收藏文章 

2014-02-06

從派「利是」看「四風」和「中國夢」

  新年送紅包是中國傳統,香港稱為派「利是」,或「利事」,因「是」「事」的讀音一樣,另外還有「利市」,都取其大吉大利或好運之意,而紅色,在中國文化代表喜慶。其實「利市」一詞,在《易經》已有記載,意思是本少利多。《說卦傳》有「為近利,市三倍」的說法,足以形容買賣所得利潤甚多。現今常見的「利是封」只有數十年歷史,清朝時仍未有「利是封」,每逢佳節,要用一大張紅紙裁成小方塊,然後把銅錢包在紅紙裏,封成「利是」。

 

  「利是封」要待印刷技術普及後才面世。據知上世紀30年代初期,七彩印制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祿壽等吉祥年畫,而燙金字體的「利是封」要在上世紀60年代才出現。時至今日,今年馬年的派「利是」風氣又有了新變化,據知「利是封」內的銀碼大幅縮減,這與中央反「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明顯有關。原來派「利是」早已成為華人慣常使用的貪污手法,行賄的一方給予對方「利是」,以作為某種服務的報酬。而反「四風」的精神正是反貪反腐,「利是」錢當然決不能太多。

 

  在香港,昔日向政府人員派「利是」一度是日常生活的部份,但在廉政公署成立後,派「利是」已近絕跡。根據現行法例,公務員只有收受親屬「利是」不受限制;私交好友的「利是」錢不能超過2,000港元;其他人不得超過1,000港元。而倘若派「利是」用作行賄,則無論何人、任何數量的「利是」都屬違法。

 

  馬年的「利是」錢大減,影響所及,據知「官二代」的「利是」收入也大跌。一些孩子為此向「官爸爸」投訴,要求「賠償」。有網民則感歎:「原來貪官是從小培養起的」。其實凡事有利弊,內地推行反「四風」運動,正好是一個契機,讓父母向新一代進行再教育。

 

  反「四風」是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出台的一項「德政」,以作風建設為切入口和突破口,查作風之弊、掃行為之垢,可說是管治思路的具體表現,構建習近平口中的「中國夢」。

 

  所謂「中國夢」,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提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構想,也是中共召開十八大後,中共第五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中國夢」有三大動力來源:

 

  第一是追求經濟騰飛、生活改善、物質進步和環境提升;

 

  第二是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公民成長、文化繁榮、教育進步和科技創新;

 

  第三是追求富國強兵、民族尊嚴、主權完整、國家統一以及世界和平。

 

  「中國夢」的目標令人振奮,但正如著名學者余英時所說的,他自己沒有「中國夢」,有的是人類的夢,就是大家平平安安,要做甚麼就做甚麼,想說甚麼就說甚麼。其實即使這樣的夢也不容易達到。想起了英國《衛報》刊登費比(Jonathan Fenby)的專文《虎頭蛇尾:今天的中國》,指出中國夢受到「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經濟增長放緩、教材錯誤」等社會問題困擾,諸多問題,出自制度本身。希望內地如今的反「四風」,先行審視這些缺失,再去談「中國夢」也不遲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