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7-18

稻穗收割體驗 喚起保育意識

  【晴報專訊】城市步伐急促,反而令人惦記農鄉的自在。愈來愈多新世代愛在假日下田,有舉辦稻田體驗活動機構指,暑假報名人次愈見踴躍。有多次下田經驗的年輕人指,收割農作物有助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甚至喚起保育鄉土的意識。

 

Alan(左一)曾三度辭工赴海外做義工,遊歷過後會反思,為何香港漸漸失去食物自主權,令本地農作物愈來愈少。

 

  33歲中學教師Alan自2010年起,3度赴肯尼亞、中南美洲等地做義工,涉及動物保育等工作。對「回流」香港時選擇主持稻田工作營,他笑言是受土地和人的關連吸引:「老農夫靠種米養大下一代,香港漸失去這種故事及食物自主權,新世代已忘記食物來自大地。」位於塱原的田地除了是保育濕地,亦為雀鳥提供食物,保持生態平衡。

 

參與青年 「滿足感好大」

 

 

  主辦稻米工作營的慈善機構義遊項目主任王海如指,項目與長春社合作,營地本來作國際交流之用,近3年開放予港人作一日體驗,多了25、26歲的年輕人參與,目前已有70多人報名,情況理想:「不少坐開辦公室的人渴望親親大自然,付出勞力後,滿足感好大。」加上城鄉規劃是近年城中熱話,吸引年輕人反思如何保育鄉土。「曾有任職藥廠的男生參加收米後決意辭工,投身環保事業。」

 

  連續兩年、共舉辦4造稻米體驗活動的二澳農作社項目主任莫兆麒稱,今年「第5造稻米體驗活動」報名人數破新高,約200人報名,較首屆多3倍。莫稱,隨著環保和綠色生活概念興起,多了大學生和職場新鮮人報名:「年輕家長都想孩子知道米的原貌,非上桌時的白色模樣。」他續指,因農作社允許參與者體驗插秧、收禾、打穀及輾米等生產過程,較為全面,故甚受歡迎。「有小朋友耕完田唔想走,話要留低做農夫。」

 

稻米活動近年吸引不少年輕人參加,但Alan認為與早前相比,近年年輕人多當作是閒暇活動,願參與2周工作營的人數有所減少。

 

二澳農作社指,體驗活動除了包括生產過程,今年特設留宿安排,免參加者奔波之苦。

 

 

 

 

轉載自: 晴報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有種生活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