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3-14

2014年勞動人口開始下降 應如何應對?(工黨 李卓人)

  最新公布的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進一步印證香港人口正急速老化,人口年齡中位數由2001年的36.7歲,上升至2011年的41.7歲。統計處早前發表的人口預測亦顯示,長者人口將由2009年的91萬人,急增超過一倍至2029年的接近210萬人。

 

  社會已開始討論未來長者退休生活需要,例如民間團體近年積極爭取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政府研究不同融資方案應付長者醫療需要,而房協亦籌建中產(富貴?)長者屋。雖然有關討論仍未有廣泛共識,但起碼官民都意識到問題的急切性。

 

  不過,另一個與人口老化相關的課題-勞動人口減少卻沒有得到同樣的重視。人口預測顯示,香港的工作年齡(15至64歲)人口將會在2014年左右見頂,之後會緩緩下跌,由2014年的540萬人逐步減少至2029年的530萬人。不要以為減少區區10萬人不是大問題,由於人口持續增長和老化,工作年齡人口的百分比,將會由2009年的75%降至2029年的63%。

 

  還有一點補充,就是上述人口預測是假設有一半「雙非嬰兒」會在21歲前返港居住,如果這批政府口中的「生力軍」返港人數較預期低,工作年齡人口減少的問題將會更嚴峻。

 

  勞動投入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工作年齡人口下降將會令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倒退;要扭轉這個情況,除了移民政策外,我們必須設法提高勞動生產力和勞動參與率。2001至2010年間,香港勞動生產力按年增加3.2%,如果要抵消勞動人口減少對人均經濟增長的影響,生產力增長需要提高大約一個百分點,政府有需要加大教育和人力培訓的力度。

 

  另一個政策方向,是提高勞動參與率。2011年的勞動參與率較10年前下跌了1.7個百分點,這大概反映了年長退休人士比例上升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同期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了1.8個百分點,但仍低於男性13.6個百分點。要進一步提高女性的參與率,需要處理性別分工的問題:照顧年幼子女仍然是女性(特別是收入較低女性)的職業絆腳石;如果這問題處理不好,提高女性的參與率只會帶來另一個難題-生育率下降,這正是我們過去十多年面對的問題。

 

  提高勞動參與率的另一個可行方向,是鼓勵65歲以上長者繼續工作。過去數十年,港人健康狀況大有改善,不少長者仍有足夠體能應付工作,對長者來說,有一份全職或兼職工作,除了有個生活寄託,亦可紓緩退休收入不足的問題。

 

  要鼓勵長者繼續工作有兩大問題要解決。首先是供求錯配:市場歡迎生產力較高的長者,但他們大多沒有經濟需要繼續工作;相反,技術水平較低的長者有較大經濟需要繼續工作,但市場卻未必有此需求。另一個問題是,每當我跟工友提出這話題,得到的反應都是:「唔好掛!仲要做?」香港的僱傭保障相對落後,令不少打工仔女叫苦連天,如這情況一日不改,提高長者勞動參與率似乎不會是一個受歡迎的建議。

 

  無論怎樣,如果人口預測準確,兩三年後香港的工作年齡人口將會逐步下降,我們需要盡快尋求應對方法。

 

《工黨主席 李卓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政治擂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