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2-11

我每日都是「素食日」

  上回說了內在形象健康提升之個人經驗,其實仍未完整。因為,除了每天「為五臟做運動」之外,我由2008年1月開始,正式加入為素食者,也是對內在及外在形象的意識行動。最近略計過自己的BMI,是剛在適中的中位數。雖然數字只是參考,但相信「you are what you eat」。

 

  自己在這方面,努力自我調整;但對身體的要求,是從初中開始。當時已在房間牆上貼滿體態均勻之模特兒圖片來作自我提醒,更對自己說「不做模特兒,但也要有模特兒的均勻體態」;縱使,有時我都會放縱一下。以前很多人對食素有偏見及誤解,主要說不夠營養,而且過去從未有大規模的食肆支持,提供這方面的選擇;素食氣氛薄弱,不知不明者也繼續不知不明的誤解。

 

  直至今年4月,很高興知道香港有「Green Monday的素食星期一」行動,有不少大型連鎖餐廳支持參與,感恩有這麼一個很有力量幫助素食的「助緣」。

 

  與朋友聚會,大家討論說:當今時勢,似乎揭發了愈來愈多食物的不安全……是否應早日抽身,減少吃肉類海鮮,免得他日因習性難改,抵不住為了吃而吃出禍或病就麻煩了;而且,時易世移,醫療事故頻密,斷錯醫錯這些事常發生,藥物又多副作用等大堆問題,我們一般平民百姓對此欠缺信心加保障不足,難免不去好好思考何去何從……。說了一大堆,最後朋友們的結論是未能食素,或如何食素?!

 

  在美食天堂的香港,舍葷食而取素食,有人認為是失去人生樂趣,損失慘重,更是難以想像的生活。畢竟,未能食素,是可以有千百個理由的。無論理由是甚麼都是需要尊重各人意願。也有朋友想轉食素,但家人未必樂意陪伴。其實,不要勉強別人來遷就是大前提。就算食素,在一般餐廳都可以選擇到可食的食物。將將就就,就是了。有些事是要逐步而行,急不來的。

 

 

推介初接觸素食的朋友,先不說其他,以味道食趣為大前提。

 

  有人認為素食不夠營養,坦白說,吃葷者同樣未必掌握攝取恰當的營養,也未必每餐都好好計算過才吃的;所以,關鍵不是素食夠不夠營養的問題,而是自己懂不懂或有沒有花精神去認識如何食才對。如果大家有時間認識素食的食物特性、營養,可能有所改觀;問題是自己有沒有花時間去認識瞭解,而不是跟隨坊間只聽別人說。其實素食也有很多分類層面,放下宗教之說的話,不吃任何肉類及海鮮類是素食一族。至於奶、蛋、蜜糖、豬油制品、五辛等等又是不同層面的素食。

 

  過去我也曾是食葷者,怎會沒有以上朋友的感受。不過尚幸自己從食葷轉化為食素,其實是因緣際會,始於二十年前,是階段性陸續「除牌」的歷程;當朋友提出問我如何可以從「未能食素到或如何食素」這過程, 我是義不容辭來分享。

 

  以下是我提出的十個值得考慮食素的好處體會及五項食素過程的轉化建議,望與大家分享共勉!

 

為何考慮食素:

 

1. 想頭腦多幾分清醒、精神比較澄明的話,

2. 想身體少些毒素、皮膚保持良好狀態;

3. 想身體體態不過份「走樣」「累贅」;

4. 想不被貪吃來控制自己心念(心癮)的話;

5. 想身體避免因年齡出現種種毛病而受苦;

6. 想保健康省些感冒頭痛等等不安及醫療費用;

7. 想自己少些脾氣戾氣,多幾分平靜氣度;

8. 想自己和家人及對任何人多幾分好因好緣;

9. 想為環保付出個人力量;

10. 想為慈悲付出少少心意。

 

 

   素食的款式及賣相都比以前更多心思及吸引。就算不是素食者,偶爾以此代葷,相信也會食得開心滋味。

 

五項食素過程的轉化建議:

 

1. 起心動念─可以從心願開始。能發心就能發力。所以有人為父母或親人的健康開始而動了這個心念。

 

2. 轉念為行─化心念為行為。初開始時,不妨以父母家人丈夫子女等等對象的生日作開始,作一天的素食,可說是為對方祝福的一個意念!這個念可能比一般禮物都珍貴。如果生日當天實在無可避免要聯群結隊的吃喝慶祝,可考慮選生日的前或後一天。(一位髮型師朋友最近告訴我,他就是以為父母之心,每個月的初一及十五兩天都是素食日。)

 

3. 逐步棄肉─初開始宜採選擇性方法。例如先挑選一樣對你身體多數無益的紅肉,或甚麼也好…就是逐步來放棄就是了。(我是在二十多年前棄牛,十數年前棄豬的。)

 

4. 拓展選擇─可以在自己、或趁聚會時,提議嘗嘗新派素食館,而且菜式種類多,烹調味道吸引,是另一番的趣味。

 

5. 聯結盟友─最好多與吃素或有意吃素的朋友多作飯聚。一來讓他們帶著如何選擇,二來藉此加強這方面的習氣習性,加強了就好比為身體開了一個新戶口:素食戶口,儲蓄一下這方面的能力能量,不會令吃葷習慣一面倒,平衡一下吃的習性。

 

  最近,得知有兩位男士朋友的轉變,一個是演藝圈工作者,剛剛加入成為素食者;另一位是報界朋友,飯局應酬繁多,仍堅持盡量以素食為主。我相信素食的意識已植根到很多人心中,只是是多是少總有別,或大家實行在自己的生活計劃的時間表不同而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