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8-26

利比亞政權為何突然潰敗?

  在戰爭爆發了五個月零兩天之後,的黎波里目前的戰況可以判斷利比亞戰事真正的轉捩點已經到來了。形成這樣一個大的轉捩點,我感覺有這麼幾個因素:一個就是從軍事來講,過去在戰場要進行火力準備,就是要攻佔這個城、這個要地,火力準備一般摧毀對方60%的目標,地面部隊就可以上了。火力準備包括炮火、空襲,在過去五個月當中,利比亞的海軍、空軍第一個月就沒有了,陸軍在過去的四個月中基本上損失了80%到90%,到現在火力準備基本上達到90%以上,就是卡達菲的有生力量、重型武器、軍事要塞、以及火力支撐點,基本上80%到90%都被摧毀了,這都是北約幹的。沒有北約摧毀的80%到90%的火力和火力支撐點以及它的軍火庫,那反政府武裝根本不可能突入首都,火力準備就是北約幫它做的好,這是一個。


 
  第二個就是反政府武裝在過去的幾個月當中,在北約的培訓下,它從烏合之眾、不是軍人慢慢培養成民兵或者是能夠打仗的這些人,另外通過空投、海上給它運來大量的武器,我們看到最近一個月來,反政府武裝的武器和以前有了明顯的區別,制式武器,遠、中程這樣的火力武器直接放皮卡車上就可以用,這以前都沒有過,還有兩個最重要的措施過去沒有過,這次採用了。

 

  在作戰方式上,一個是採用1999年北約打貝爾格萊德的方式,打了一個月沒有打不下來,最後北約想了個辦法,把他周圍的水、電、煤氣全給他停了,停了三天老百姓都上街遊行反對北約,到了第四天、五天冰箱裡放得東西臭了,住高樓的也沒有水了,老百姓也上街去遊行,說:「別鬧了,我們受不了了。」老百姓他就是生活,誰來都一樣,所以說現在又採用了這手,你看第一個月、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交戰雙方連公路都不破壞,雙方的煤氣都不破壞,但是現在外部開始加壓力,給這個城裡的居民加壓力,這是個很重要的。還有一個借鑒了2003年當時美軍攻巴格達的時候,大家都說準備下來,但是最後突然瓦解了,瓦解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美國用了大量的錢去收買團以上的軍官,這是以後解密解出來的,團以上的軍官全被收買,然後軍官下命令,全體放下武器,讓美軍進城,這次又重新演繹了那一幕。所以說裡應外合、金錢收買、北約支持這些都是導致這次急轉直下的主要原因。


 
卡達菲命運將會怎樣?
  


  現在西方宣傳卡達菲的生化武器特別多,也就是10噸的芥子氣,是90年代留下來的,這個使用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主要理由有兩個:一個這個東西是真的有、還是真的沒有?這個經過西方的核查了,應該是沒有。如果有,也可能會有一些,因為這個東西不大,放在什麼地方都可以,也可能有。但是他沒有辦法投放,前幾天曾經發射了一枚「飛毛腿導彈」,那個導彈發射了以後,當時我有點害怕,我說投放生化武器,飛毛腿導彈是最合適的工具,因為投放一、兩百公里,投放過去之後,投放到班加西或佈雷加,的黎波里這邊不會受污染,現在那個東西發射了一枚,再也沒有發射,這就證明讓北約給摧毀了,全部幹掉了,不可能再發射了。現在拿這個東西怎麼投放,不可能投放到的黎波里自己部落裡,自己的親戚朋友都在這兒,所以這種可能性已經很小了。我看西方的媒體基本上都在說,大勢已去,基本上都沒有了,有的說95%的的黎波里都失守了,淪陷了,全沒有了。就他家族的人還有他的兒子哈米斯旅保護著他在哪個地方戰鬥呢。在城裡應該散佈著很多的狙擊手,化整為零,狙擊手利用高樓等等一些隱蔽的陣地,對進城的反對派進行襲擊的可能性不能夠排除。卡達菲也有可能流落在民間,流落在部落,甚至其他的城市。在這個時候,逃到哪個國家去避難。寄人籬下,過後半生這種可能性,我感覺比較小。

 

利比亞政局未來誰主沉浮?


   
  北約重建當中起碼有兩個模式,一個是科索沃模式。科索沃戰爭結束之後,科索沃戰爭是北約打的,這場戰爭也是北約打的,所以說科索沃模式有可能用到利比亞。科索沃模式簡單地來講,就是戰爭結束之後北約將換一身衣服,以維和部隊出現,把利比亞劃成若干區,不同的國家在不同地區維和。

 

  利比亞的結果有可能是科索沃式獨立,他會造成一個國家分裂,還有一種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模式,扶持一個西方信任的政府,如果別人對西方扶持的政府不滿就會出現新的抵抗,現在利比亞政府倒台之後,我們應該關注伊斯蘭民兵組織,就是現在打進的黎波里的那些人,他們有可能成為反新政府的武裝。

 


  本文經編輯整理,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張召忠博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大國崛起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