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酒精可增患乳癌風險 3成港人曾暴飲
【晴報專訊】臨近佳節,不少人會在派對飲酒作樂,但有調查發現,近3成人曾經暴飲,即一次過喝多於5罐啤酒或同等分量酒精,醫生警告酒精攝取量愈高,患癌風險愈大,甚至會增加患乳癌和大腸癌等6種癌症的風險,呼籲市民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應減少喝酒或戒酒。
節日將至,不少人都會在聚會上暢飲,防癌會提醒酒精為一級致癌物。(iStock)
香港防癌會今年10月至11月以問卷訪問了1,019名市民,發現96%市民曾喝酒,最多人飲用啤酒,多達69%受訪者首次飲酒時僅20歲或以下,更有多達31%市民曾經暴飲,即一次過飲至少5罐啤酒、5杯餐酒或5小杯(Shot)烈酒,部分人每星期暴飲一次或以上。
防癌會建議,市民於聚會時可以選擇無酒精的啤酒、香檳和雞尾酒,代替傳統酒精飲品。
該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表示,調查結果或顯示港人飲酒模式轉變,將飲酒當作休閒活動,加上不少食肆標榜手工啤酒,成為聚餐熱門選擇。但他提醒,飲酒會增加致癌風險,世界衞生組織轄下機構早於1988年已將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絕不能視之為一般飲品。
調查亦有問受訪者飲酒與各種癌症的關係,當中高達77%和54%人知道酒精會增加患肝癌和胃癌的風險,但問及食道癌和乳癌時,分別只有27%和2%人知道其風險與喝酒有關,反映港人對飲酒與患癌風險的關係認知不足。
醫生:酒精一杯都嫌多
廖敬賢又指,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確立6種癌症與酒精的關係,除了肝癌和胃癌,還有口腔及咽喉癌、食道癌、大腸癌和乳癌。他引述2010年外國一項涉及6,899名女性的研究,即使每星期飲酒1至2次,患良性乳腺疾病的風險亦高57%,會增加日後患乳癌的風險。他強調,就酒精的致癌風險而言,並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平,形容「一杯都嫌多」,市民應減少喝酒或戒酒,可考慮其他無酒精飲品代替。
新酒例實施10日 接11宗投訴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
上月30日起,法例規定店舖不可賣酒予18歲以下人士,店方同時要張貼相關標示。新例實行10日,衞生署署長陳漢儀表示,署方已巡查約170多個地點,當中30多個未有貼出標示,另外,接獲11宗投訴,包括5宗涉及賣酒予未成年人士,以及有6宗未有張貼適當標示,全部個案正在調查及跟進中,暫時未作任何檢控。
她又指,新例實施前已安排控酒辦的宣傳大使,在全港700多個地點進行宣傳,以及派發合規格的標示樣辦供業界作參考,未來會加強宣傳教育。
轉載自: 晴報
etnet經濟通榮獲HKIRC「2022-2023年度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三項金獎。►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