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3-09-26

施予的故事

  布施,是佛教重要修行。佛家認為,所有煩惱源自貪念,貪金錢,貪名利,藉著施予,讓人可放下貪念。布施可以是金錢物質,亦可以是身體器官,甚至生命,當一個人在布施時所產生的慈悲善心,能控制自私貪念,令貪婪者變得慷慨,愚昧者變得有智慧,人也變得快樂,所以說:施比受更有福。

 

  近期有支泰國廣告打動了無數網民的心,就是一個有關施予的故事。

 

  廣告開始見雜貨店老闆娘怒氣衝天地拉著小男孩,因他偷了雜貨店的東西,麵檔老闆見此,不但自掏腰包為男孩付款,還送給他食物。三十年後,麵檔老闆患了重病,女兒正為龎大醫療費用徬徨之際,赫然發覺帳單已繳付,原來主診醫生竟是三十年前偷東西的小男孩,字幕出現:施予是最佳的溝通 ( Giving is the best communication ),True More電訊公司。雖然有網民不知這個故事如何跟電訊公司拉上關係,然一様感動落淚。

 

  泰國廣告,充滿人情味,沒有俊男美女,反而多了一份生活的真實感,那種味道,是香港廣告沒有的。

 

  人活得不快樂,是因為要求太多,付出太少。

 

True More電訊公司廣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廣告背後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