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3-05-02

美國增長速度vs增長質量

  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長,明顯弱過預期,市場為之而動。

 

  筆者認為,儘管美國的增長勢頭轉弱,但是增長質量不差,復甦格局也沒有出現大的改變。細觀美國第一季度數據,政府部門拉低增長0.8個百分點,幾乎解釋了所有的預測意外。在此之前的2012年第四季度,政府部門更拖累增長1.4個百分點。

 

  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政府推出一系列財政擴張措施,應付經濟的戲劇性衰退,以穩定金融、刺激就業。但是暫時性應急舉措很快受到財政赤字的限制,資金投入由2010年中開始放緩。同時,隨著美軍在海外行動減少,國會加大財政預算的制衡力度,聯邦政府的開支與僱員人數大幅減少,對經濟增長構成二次衝擊。至於自動啟動的減赤計劃(Budget Sequester)剛剛開始,會在今後幾個季度進一步拖累經濟的步伐。

 

  在地方政府的層面,危機後聯邦政府一度增加了對地方政府財政項目的補貼,帶來地方開支的繁榮(2009年)。然而,聯邦財政支付轉讓隨後無以為繼,一批地方政府甚至陷入債務危機,被迫大面積削減開支、裁員。地方政府減少開支的最壞時間已經過去,不過財政復甦仍是十分遙遠。

 

  總體來看,美國政府部門削減開支上目前尚未見到盡頭。事實上,目前的政府開支水平雖然有所下降,但仍處於歷史平均水平之上。由於政府部門厲行去槓桿,美國的增長步伐會有一段時間結構性放緩。而且,人口結構上嬰兒潮進入退休年齡,更加重了財政、社保負擔,這也是美國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出現結構性回落的原因。

 

  但是同時必須看到,美國民間部門的增長能力在緩慢修復。房地產市場與汽車銷售已步入復甦,這從來都是美國經濟復甦的兩大支柱。企業投資與銀行借貸亦有改善。至於最近趨緩的就業與消費信心,筆者認為是年中例牌的放緩。這些數據值得關注,但不代表民間復甦已現逆轉。筆者認為,美國的民間復甦可以持續,只是增長率被政府部門拖累。這是一個身處低增長率但是增長質量逐步改善中的經濟。

 

  與民間經濟活動相比,政府開支變化不確定性相對較小,可控性相對較高。儘管公共開支下滑,民間消費、投資在增加,房市與信貸環境在改善,不確定性與風險在減小。這是美元資產價格走強的依據。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