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1-20

餵養心靈的食物?

  一天收到哥哥傳來的簡訊,分享著身邊的軼事,當中他感慨良多的說道﹕「唉!有時真的倒要向兒子們好好學習。」話說一天他們舉家到一所高級酒店享用自助餐,快滿四歲「過份活躍」的幼子急嚷著要跟九歲的哥哥去自行取食物。做父親的見已很懂事的哥哥一向帶著弟弟有板有眼,故只吩咐哥哥要好好拖緊弟弟,當心熱的菜餚與碗碟,乖乖排隊,不要「打尖」或亂跑……囑咐說話還沒說完,兩小無猜已飛一般奔了出去。

 

  沒多久,兩人興高采烈拿著大碟子狀甚豐收的竄回來,可是我哥哥一看到碟子裏的東西,心內即時驚叫:「真是笨小孩,這所五星高級酒店,人人也務必取貴價的魚生、生蠔、魚子醬,你們卻拿最下價的魚丸、炸物、糕點蔬果,真的大虧本!」當我哥哥正準備把一套「經濟效益理論」訓示兒子時,有讀心術的嫂子即時機警地搶先稱讚大兒子真懂教弟弟拿心愛的美食,看著兩小子心滿意足地狼吞虎嚥,盡是陶醉的表情,我哥哥方才明白小孩的單純率性,未被世俗框框限制的單一價值觀及忠於自己的勇氣,反而是他要反省與學習的地方。真多得哥哥給我此分享。是的,成年人或多或少已被社會的運作模式所渲染,大家已無型中被所謂之潮流趨勢及慣常的行為習性牽引住,久而久之漸忘了忠於自己;而更影響深遠的是物質觀念過盛,反觀心靈上則見空空洞洞。

 

  而由此自助餐小故事,卻讓我聯想到人人於自助餐中,均會盡量揀選稱心及對身體好的美食,但自己寶貴的「心靈」呢,  我們是否經常忽略 ?甚至從來也沒在意要為之作「好」的選擇。於是隨著環境外物的不斷變遷,而任由心靈跟隨著大上大落。結果給餵養心靈的多是暴躁、憎恨、妒嫉、憤慨、沮喪、擔憂、抱怨等等的負面情緒,反而渴望良久的平安、喜樂、愉快、友愛、幸福等正能量卻不給自己添進來。

 

 

  大家不妨細想,面對一些不順心的境況如生病、被公司解僱、被人無理中傷、找不到心儀伴侶、被好友出賣等等……是否一定要不快樂、終日抱怨?是否一定要公式化的悲憤難過?拖著活受罪的無辜面孔不斷自憐?還是可以選擇正面樂觀地面對,務實處理並從中汲取經驗以自我提昇?當了解到餵養「身體」是自己,同樣餵養「心靈」也非自身莫屬時,快樂平安祥和絕對是自己可作「選擇」的;正如自助餐中,要挑選「心頭好」還是公式化的「貴價」食物?深明大義的你,該看懂如何為心靈作優質選擇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不藥而癒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運動 #抗癌 #心理情緒 #銀髮族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