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0-22

「一帶一路」新機遇 為何國家對香港毫無期許?

  今年三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及商務部發表了一份重要聯合發佈文件,名為「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這份文件詳細繪畫出「一帶一路」之戰略性經貿發展藍圖,試圖為中國在美國亞太區圍堵之部署中尋找一條新的經濟發展大道,與歐洲經濟體系連成一線。

 

  香港特區身處這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地帶,加上我們先天的金融及經貿中心地位和完善的法治及商業發展,理應在這宏大廣闊之經貿戰略部署中先拔頭籌,分享成果。但這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想法是否過份樂觀?

 

  文件中談及「一帶一路」之源頭時有這樣的一段:「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 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福建建設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羣島 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 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一大堆話中提及香港特區的只是點到即止,重點明顯是放在內地沿海城市,特別是廣州、福建和上海。特區無論在物流轉運樞紐、金融中心地位、海外投資和完善法制各方面的條件皆比文中所提及的其他內地城市為優勝,為何國家對我們似乎毫無期許?

 

  特區在整體國家經濟體系下所佔之位置日漸見微是不爭的事實。回歸前,我們的生產總值佔國家生產總值之百分之二十,今天這比例已跌至百分之三,早已落後於深圳。經濟學者推算十年後,這比例更會跌至零點五,到時我們憑甚麼與其他內地城市爭一日之長短?便是在亞太區內,我們的國際地位也不進反退,新加坡在多方面的成就更早已迎頭趕上。我們急切需要第三條跑道,但社會仍在這議題上不斷爭拗,單是司法覆核也有七宗;在政治上,我們更仍是不斷內耗,橫線浮沉。這樣如何能在「一帶一路」這前所未有之經濟戰略規劃中脫穎而出?

 

  我們究竟錯在哪裏?管治失衡是首要原因。歷任特首未能展示親和力量,令港人真正做到同舟共濟、齊心合力發展經濟是重要因素。政制爭拗拖慢了經濟發展亦是另一重要原因。特區貧富懸殊指數高企已佔世界首位,不滿情緒日積月累伺機待發,社會不穩定,如何發展經濟?從這角度看,也許政改失敗也有其好處,最少希望社會稍作喘息之時可深入反思,把我們的重要目標先後次序重新排列。特區可否在政改失敗後重新出發,便要看我們能否準確掌握「一帶一路」之發展勢頭,盡量利用重啟政改五步曲前的短暫空間。今天的機遇可說是機不可失,我們姑且看看香港能否迎難而上,火鳳重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煮酒論政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