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7/05/2015

來自埃及的「東方美女」,死後仍有生前生活待遇

標題:奈弗爾堤阿比公主碑與她的用糧Stèle Nefertiabet

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西元前2590-2565)

發現於Giza墳場

著色石灰板 高:37.5cm;寬:52.5cm;厚:8.3cm

現展藏於羅浮宮埃及文物館,敘利翼一層22室

 

  奈弗爾堤阿比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國王的妹妹,這時仍未用「法老」稱號,大概西元前1500才開始用「法老」稱號。埃及文明古遠,自西元前三千年下埃及統一後進入文化興盛時期,持續3000多年。

 

  埃及藝術的分期與國家政治歷史平行發展,歷史家一般分三期:古王國時期(西元前2700年-西元前2150年);中王國時期(西元前2000年-西元前1670年);新王國時期(西元前1550年-1070年)。摩西領猶太人出埃及的傳說是發生在新王囯時期。

 

       西元前六世紀埃及被波斯人征服;西元前332年被亜曆山大征服,開始希臘化,西元30年至395年是被羅馬統治。之後是天主教,但到西元642年後,成為阿拉伯世界的一部份。十九世紀以來,埃及成西方列強爭奪的中心!

 

  這塊公主碑是古王國時期的代表作,難得的是它能保存得這麼完整。古王國的神廟石墓都基本上圍繞人民日常生活的描繪;在造型及形象都有預設的規定,比例也有標準可依,姿態及其它細節都有規則配置,主體突顯社會地位。藝術的功能是在宣傳,維穩,希望現存結構能得以不斷的延續下去。基本上,藝術符號是為政治服務。

穿豹皮祭司服的奈弗爾提阿比

  這碑上的人物確定是Nefertiabet,在碑左上角的二字顯示清楚。名字前部是東方,後部是美女的意思。這位「東方美女」身穿豹皮,表示她的祭司身份。面部對著她灑聖水的壺,坐在牛腳雕刻裝飾的椅上,檯上擺著切片的餅。此碑有圖有文字,那些圖型文字寫著各種化妝用品、飲品及美食。符號都是朝公主的方向,含有向亡靈奠酒、供奉的意思。飲品美食豐富,保證她在陰間仍可繼續與她身份相應的待遇。

枱上放滿切片餅食

化妝品,飲品,美食。

  埃及這種古文字,聖書體,在394年之後全部失傳,無人能讀通。但在1799年發現Rosetta Stone(現存大英博物館)後,法國的商博良(Champollion,Jean-Francois 1790-1832)在1802到1820年不斷努力,重新找回聖書體的讀法及意思。從此興起埃及學熱潮,當然也加上拿破崙遠征埃及的隨軍學者百多人合作寫成的「埃及介紹」,掀起埃及考古學探險,基本上是種粗暴的文物掠奪行為。

在羅浮宮內

  到1975年才有第一屆國際埃及學會議,西方國家開始比較克制及理性處理埃及古文物。現最大的敵人是極端的伊斯蘭分子,他們極端仇視伊斯蘭教出現(622年)之前的文明,特別是古代的民間傳統及宮廷宗教,根本無法容忍涉神形象的藝術品。

 

  也許,文明最大的敵人是無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