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12-14

出租自行車虎頭蛇尾?


  北京的冬天裏如果沒有刮起大風,只要穿得足夠,中午在太陽的溫暖下在街上走一會都算是十分舒服。不過每當起大風的日子,別說走路,就是只站在街上十多分鐘的等車、截出租車的時間已經十分的難受。由於北京堵車問題愈來愈嚴重,在上下班繁忙時間北京的五環之內,東向西,西向東,北向南等所有方向都在堵車,很多出租車司機不勝其堵又賺不了錢,就干脆暫停載客以避過超堵時段,目前不少加油站外到了下午五點至八點時段,經常發現停上幾十部出租車,司機大哥們在附近小飯館吃飯聊天,因此在人多車少的情況下,在繁忙時間打到車高興得猶如中獎。在這些寒風刺骨日子中打不到車,如果路途在一至兩公里內,逼不得已考慮冒險向三輪車招手還價。
 
三輪車猶如脫韁野馬在遊走
 
  以三環的CBD區域為例,由於需求增加,每天上下班時間在地鐵站外總停上十幾輛加了布帳篷的電動三輛車在等客,筆者的經驗是當你決定踏上三輪車就只好祈求上天保守安全,因為為了快快完成任務,三輪車車夫會在走機動車道、逆線行車、急剎急停、胡亂停車,甚至闖紅燈,即使再三叮囑車夫不用趕時間,請慢一點注意安全,不過往往對方都會充耳不聞,加上車費比出租車費貴上一倍以上,不時見到車夫在街上與乘客為車費吵架等。筆者問車夫為甚麼可以完全不理路況在馬路上左右穿插,車夫說快就可以多賺,另一最主要的原因是電動車根本無牌無證,只憑錄像頭根本起不了任何監控作用,導致愈來愈多的電動三輪車,猶如無數脫韁野馬遊走大街小巷。
 
那一公里路程如何解決
 
  除了出行要求助於瘋狂三輪車外,很多人都已開始考慮短途以自行車代步,尤其是出地鐵、公交站後的一至兩公里路程。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運輸管理部門早已表示將公共自行車納入公共交通體系,意思是大力積極發展出租自行車,當局表示將會在地鐵5號線和10號線沿線建設353個自行車租賃點,投放萬餘輛自行車,以解決市民「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不過經筆者了解後,由市政府推行試點至今有幾家民營企業進行營運公共自行車租賃,都處於零散經營,最大問題是用者考慮租車容易還車麻煩,直接阻礙了接受程度。以朝陽門地鐵站A出口兩處租賃點為例,服務員說天天詢問的人多,都不太積極租車,主要問了還車的地點不方便就掉頭走,加上大冬天沒甚麼防風準備開自行車非常冷,所以生意不太好。
 
  SOHO中國的老闆潘石屹曾經在博客中分享,說北京在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公共自行車租賃市場曾達到頂峰,但時隔3年,公共自行車租賃市場卻遇到租賃公司經營困難、租賃車輛破損丟失,網點形同虛設令公共自行車租賃無人問津。他說在英國倫敦,手機運營商和自行車租賃行聯合推出了租車業務,通過銀行卡自動收費,想租自行車的人只需給服務中心發送一條短信,收到一個開鎖密碼後可自行取車,到達目的地後再發短信取得鎖車密碼,十分方便周到。
 
  筆者又發現,在2008年借奧運會而起北京最大的公共自行車租賃公司方舟公司原來已經在幾月前倒閉,究竟是經營不善或是沒有需求導致企業離場呢?又或者是當初政府方面大力說著大搞綠色北京、綠色出行,說了政策又沒有配套予人有點虎頭蛇尾,現在處於半死不生的狀況。
 
  北京當局要真正真心地發展出租自行車,必須了解用家需要甚麼服務,聯同仍然生存的企業聯手解決區內存還點的問題,增加數千或萬個租還車網點,由政府出資建網點內設施,例如監控設備、進出閘機及鎖樁等,之後以優惠政策鼓勵經營,如果他朝可以用「交通一卡通」就能租公共自行車,用完自行車有人負責集體收回,配套齊全下相信必定鼓勵更多市民使用單車解決「煩惱的一公里」,才可達到政府早前所訂的目標,公共自行車租賃市場轉由運營商領導而發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京港滬港高鐵動臥首發運行,「夕發朝至」模式讓車程縮短近半,你會否考慮乘搭?► 立即投票

更多京城札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