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7-02-13

【特首選戰】林鄭倡增50億教育開支 研港人首置上車盤 推二級利得稅制

  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公布初步政綱,範疇集中於教育、發展經濟及房屋,並就此提出政府新理財哲學、新角色,林鄭倡增50億教育開支、研港人首置上車盤、推二級利得稅制。但全面政綱要待至3月上半旬才出台。

 

林鄭月娥  

 

每年增加50億元經常性教育開支

 

  教育政綱方面,她指教育資源需重新審視,因教育是用心的事業,雖然錢不能解決教育的問題,但無錢不行。她指,最近在談及教育話題後收到不少老師校長傳來的電郵,指老師因教職問題心不安,那學生如何穩定學習?令她不禁流淚,更覺得教育問題很急切需要投放資源。

 

  她指特區政府的教育開支是低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只佔GDP3.42%,到2015、16年度比回歸時更低,只得3.3%,而其他年度因有兩年是因為有一次性開支才令數字看上去比較多。她指教育是投資,一次性開支可注入基金及科研費用,但不代表對教育建設。其他年度只得3.3%-3.5%。按財政預算案再分析,一直以來經常性教育開支只得政府整體開支21.5%。

 

  她承諾如果當選立刻每年增加50億元經常性教育開支,為教育界教與學提供穩定環境。而一次性開支是不穩定的,她希望能夠穩定教師教席及減低學生壓力;包括第一:訂立幼師薪級表;第二改善中小學教師合約問題,增加3000位常額教席;第三增加特殊教育教育支援、增加學校硬件軟件建設等。

 

  至於如何具體運用這筆額外的資源,她誠邀教育界的持份者提供意見,所涉資金是不限於50億元;因50億元只是率先投放在教育界,未來是會有更多資源投放在內的。收到意見後,便可以按其編排緩急先後。

 

 樓價難追 研推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

 

  林鄭月娥指,為了呼應市民的置業訴求,將開拓更多土地,政綱將以置業為主導。她深信讓市民安居,他們才會樂意以香港為家。當置業成為香港人可望不可及的目標,私人樓價升一倍時,家庭收入中位數只升了43.9%,如何追也追不到。她舉例,一對年輕夫婦二人都工作,月入6萬元,高於全港家庭收入中位數,再努力儲蓄,儲起收入30%,如他們想購入一個450呎在新市鎮的單位,現時樓價為650萬元,若要付出40%首期及各樣雜費,需要244萬元才可以上車,每月要儲44%薪金;若有父母支援,只儲20%也需要144萬元。如自行儲蓄要12.2年才儲到;如有父母幫忙,亦要6.7年,但期間樓價卻不斷上升,因此如何追都追不到。

 

  因此,要解決房屋問題必須開拓土地,社會需要找到共識,如果當選會邀請社會各界,成立由規劃、建築、環保,及地區人士等持份者組成的專責小組,全面宏觀檢視如何取得土地,例如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舊區重建、私人發展商土地、鄉郊棕地,增加綠置居,騰空公屋予基層人士。又建議在居屋之上構建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建立置業階梯,令每一個人都可以能夠有機會在香港置業安居。

 

倡首200萬元利潤的利得稅減至10%

 

  經濟政綱方面,她指自己有稅務的新方向,希望可善用盈餘,增加香港競爭力及改善民生。她表示,完善稅制能夠令各階層分享經濟增長成果,所以相信簡單稅制有其好處,並無意改變香港稅制。她指會在維持簡單稅制的基本方針下,實施稅務減免措施,包括二級利得稅制,減輕中小企稅務負擔。

 

  林鄭建議減稅措施包括:首200萬元利潤的利得稅,由15%即時減至10%,預計可用令數以萬計企業省稅40%;而200萬元以後的利潤會維持16.5%稅率。她指,此舉可令企業投資生意及改善員工待遇。另外,她又提出額外稅務寬減,企業投資科研將可獲寬減的稅項會較投資的稅項更多,用意是鼓勵香港發展科研,例如使用了100萬元,稅務寬減可獲200萬元,額外稅務扣減亦適用於其他經濟範疇,她指只要是值得香港推動的產業便可,如環保工作及創意產業亦可以應用。

 

 撰文:黃冠真、王錦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特首選舉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林鄭月娥 #選舉 #特首 #2017特首選舉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