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09-12-30

東京和北京

聖誕節和農曆新年之間是一個消費的旺季。賺到錢,但卻賠了時間,成為了金融圈中人一種特徵,這些人士也形成了社會中一群獨特的特殊階層。



不過金融圈中人士越來越不喜歡在本地過聖誕,也不願意在本地消費。他們都寧願選擇在海外消費。因此,聖誕節過後的中環顯得份外冷清。在早上時段,上班的地鐵車卡中顯得份外鬆動。不少中環特殊階層都尚未回來,對他們來說,聖誕節和新年已經成為他們全年唯一休息的時段。



說起休假,香港的金融圈特殊階層特別喜歡到日本耍樂,其中東京更是的熱點中的熱點城市。在前往東京的班機上,你大有機會見到城中富豪和各界名人,他們均像「朝聖」般往東京「獻金」消費,因此也有人戲稱香港人到東京,就好像是「回鄉」一樣,東京成為了這些人的「精神故鄉」。



2009年的確是特別的一年,特別是對中日兩國來說,因為不少分析說中國的整體經濟規模將在明天(即12月31日)正式超越日本。這對中國人來說,的確意義重大。



不過這消息對上述「朝聖者」來說,意義卻不大。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針對「潮流勝地」和「享樂消閒」而言,「北京」並非「東京」,「精神故鄉」永遠也是「東京」。在他們眼中,東京所有的一切都是物超所值,街頭一杯港幣一百多元的咖啡也是物超所值。不過,在他們的眼裏,香港一杯港幣五十元的咖啡,或是在北京一杯三十元的咖啡,卻是無比昂貴和不值得。



筆者曾問過一位城中富豪為什麼他這麼喜歡到東京?他回答:「我希望尋找回香港的感覺。」的確在東京市區,人們是感受不到絲毫經濟衰退的景象,街頭景象依舊繁華,人來人往彬彬有禮,服務性行業的從業員尊重自己工作,笑容滿面,禮貌十足。來到東京,人們突然變得願意花錢、願意消費、願意再來這裡。



這種現象是值得香港人去思考的。問題是東京是日本的中心,但是香港並非中國的中心,在社會文化發展上,香港無法擁有東京的發展優勢,無法培養出自己的性格。香港的精英階層為生活,到處奔走,香港特色也漸失,導致作為旅遊勝地的吸引力也不斷下降。來過香港後,不少人也不願意在短時間內重臨,特別是高端旅客。



目前,在內地經濟軟硬實力的影響下,內地旅客在海外的消費力和形象正不斷提升,內地高端旅客更是全球市場爭奪的目標,但是香港卻慢慢流失這方面的客源。



回頭看日本,在東洋街頭、大型百貨商店、酒店和不少大型食店,已經明顯見到打扮光鮮內地旅客的蹤影,不少店鋪更聘用說普通話的內地在日留學生來接待大中華區的旅客,日本的例子就是目前新環球經濟形勢的一個縮影。內地早已成為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明天也可能變成第二。香港如何和其它國際都會競爭,爭奪資源,實在值得思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