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6-27

確立教育目標,讓孩子主動學習

   不少香港父母並不醒悟到自己對子女教育沒有明確目標。他們坦然承認悉心培養教育子女,目的是希望他們畢業後,在社會上獲得高薪厚職,可以安享富裕生活。期望子女有賺錢能力便是教導子女的目標。但是要求子女賺錢的教育目標,卻相等於關愛基金的扶貧目標,同樣不明確。

 

  若教育的目標是賺錢能力,則只須全力培訓專業技能;但不少父母卻要求孩子入水能游、出水能跳,能畫善唱、允文允武。這正是關愛基金以扶貧為目標,卻提出如資助遊學團的項目。

 

  父母要子女付出過量的時間、精神,在音樂、美術、體育,以至多國語文的培訓,目的只有一個,因為這是入讀名校的必須條件。而爭取入讀名校的最終目標,則仍然是考取優秀成績,再拿名校畢業證書,投入國際超級機構就業,賺取金錢財富回報。但事實證明要賺取大量金錢財富,卻不需要名校畢業。社會上的超級富豪,如長實的李嘉誠、微軟的比爾·蓋茨、以至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 (馬克·紮克伯格),他們的財富來源並不依賴於名校畢業證書。

 

  教育的目標並不是為錢財,而是教導孩子明白做人的目標和道理。做人的目標是為社會服務。助人為快樂之本,教育水準高,知識能力強,則有更多的助人能力和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獲得更大的喜樂。

 

  上述理論,在現今以功利經濟財富為主導的社會,可能被認為不合時宜,過分理想、清高,更可能與部分父母意願相違。但我們以這理念培育子女,卻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從小我們便教導孩子時刻謹記幫助別人的義務。在求學時期,他們所接觸到的大多是同級同學。而在同學間,他們可以提供的幫助,則是解決學業及功課上的難題。他們樂意為同學解答功課上的疑難,吸引不少同學向他們求助。漸漸地他們成為了教師以外同學們在學業上求教的對象。為了應付同學的不斷提問,他們不得不力求上進,使自己對各學科融會貫通。

 

  對孩子們樂於為同學解答功課上的難題,我們更予以鼓勵,在家中多安裝了一條固網電話線,讓他們放學回家後,仍可以繼續為同學服務。結果我們的家變成了『打電話問功課中心』。

 

  每次他們為同學解決功課難題後所獲得的滿足、快樂和鼓勵,更促使他們加倍努力,自我勤奮學習,讓自己保持著優良的學業成績。作為父母,我們完全不必為他們學業成績勞心費神。三個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可以說是確立教育目標的成效。

 

  經常為督促子女溫習功課而感覺到疲累的父母,不妨嘗試為子女確立目標,讓子女向著目標自我前進,讓他們在沒有壓力,沒有監督下,自我肯定,獲得成功,獲得滿足,獲得鼓勵。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