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7-04

學做人

  早前出席了『天真園』的簡介會。

 

  『天真園』自稱是「中華國學實踐基地」。位處於北京與天津之間的武清區。其始創人和園主的理念是「以文載道,以覺悟天真;以武演道,以覺悟天真;以醫行道,以覺悟天真;以農養道,以覺悟天真;以天人合一,以複返于天真」,希望以中國文化道體爲本,凝聚東西方管理精粹,實行融教育和體驗于一體。

 

  在簡介會上講者介紹其附屬『天真國際書院』的教育宗旨,引用了唐君毅先生的現代教育本質要求:要『學做人,學做中國人,學做現代世界的中國人』。這是給家長們的警語。但願當晚出席的二、三十位香港父母家長,能藉以作出深入反省。

 

  『學做人』看似簡單,道理淺明,但眼見不少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卻是背道而馳。他們在不自覺下把子女培養成自己的影子、附屬品、或寵物。孩子不斷在學做父母的影子、寵物、附屬品,而不是『學做人』。

 

  現代香港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很高。在父母悉心栽培之下,天才兒童不斷湧現。幼齡兒童,能說多種語言,參與國際畫展,或登台演奏詠唱。他們滿足了父母的虛榮心,正如寵物的主人在親友前,命令小狗坐、立、提手、甚或跳火圈的表演。事實證明,過往在香港出現過不少神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幼齡超人,在學校內的學業成績,漸漸與一般同齡同學看齊,在大學時期多沒有優越過人表現。天才的消失,正是未能學會做人的結果。

 

  不少父母家長把孩子看作成為自己的附屬品,不理會子女的體能喜惡,為孩子全權安排各式各樣的學習班、興趣組,更定好了每天作息時間、營養飲食,甚至康樂活動等等。孩子完全沒有參與意見的餘地,只得消極接受。雖然父母的安排是無微不致,盡善盡美,但這絕對不是學習做人的理想環境。有朋友每逢假日,都為兒子安排遊戲娛樂節目,不必參與學習訓練,自以為兒子會愉快接受,不料有一天兒子天真地問『何時可以有假期』。這足以證明兒子需要做一個真正自主的人,可以在假期內,自我安排節目,不要做父母的附屬品。

 

  部分父母在年輕時有很好的理想抱負,由於當年環境因素,未能達成願望,便把抱負加到子女身上。也有部分父母希望子成父業,安排子女接管家族企業,成為商界奇才,而誘使子女就讀工商管理課程,或身為專業人士的父母,迫使子女功讀專業醫師、律師資格,以承繼其辛勞建立的專業王國。這樣不顧及子女的感受,把子女變成了自己的影子或生命的延續,同樣忽略了讓子女學習做人的重要性。

 

  『做人』的最大成就,是能夠開心愉快地達成自己的願望;為父母者最大的期望是子女能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相信真正痛愛子女的父母能深入體會『學做人』的道理,在家庭創造出一個使子女能『學做人』的理想環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