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9-26

三歲定八十

  在香港,家長關注嬰幼兒在學前的培育,已漸漸成為風氣潮流。在入讀幼稚園前,不少父母不遺餘力地把年幼子女已培養成語文神童。

 

  利用閃卡作教具,源於多年前美國的格連.杜曼﹙Glenn Doman﹚,當時是應用於訓練弱智兒童,獲得一定的成效。其後在歐美日本等地廣泛應用於幼兒教育,吸引了不少跟隨者,但卻沒有像香港家長般狂熱。

 

  在美國雖然未見到這股學前神童熱潮的風氣,但卻早於六十年代在詹森總統﹙Lyndon Baines Johnson﹚的指令下已開展了名為Head Start Program的脫貧政策。該啟蒙計劃有別於香港的現況,只集中培育年齡三至五歲的幼兒,協助有需要的中下家庭學前兒童,提供適當的教育培養,力求減低貧富分別對幼兒未來成長所做成的影響。

 

  根據美國最近對Head Start Program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就學業成績而言,曾參與該計劃的學童,在入學初期,確有明顯優勢。但在一般情況下,這優勢只能持續大約三年,入學三年後,曾參與計劃學童的學業成績,已沒有特殊優勢。

 

  這也正確實地反映出香港小學的現況,學前的語文神童,在入讀小學三年後,學業上已再沒有明顯優勢。

 

  雖然在學業成績沒有長久的優勢,美國Head Start Program學前教育的成效,卻得到肯定。據統計資料顯示,該計劃在提高參與者的倫理道德卻有顯著成就。在低下收入的家庭,參與計劃兒童家庭的親子關係,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更重要的是,參與者成長後的犯罪率,明顯減少。

 

  這再一次證明,嬰幼兒的學前教育,倫理道德培養的影響遠勝於學習語文的訓練。俗語說『三歲定八十』,父母在子女嬰幼兒時期,在入讀幼稚園前,若能培訓子女道德品性,可使其终身受用,遠較只集中訓練語文,而只能賺取短暫的學習優勢划算。

 

  我國的教育宗旨,要求五育並重。「德、智、體、群、美」仍以德育居首,父母要真心關注子女未來的成就,期望子女能夠成為社會的棟樑,為人景仰的龍鳳,面對在嬰幼齡子女的學前教育,在偏重於語文學識教育的同時,切忌忽略了對子女德育的培養。

 

  希望在社會上不要再有「小學雞」、「畜牲兒」的出現。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第六屆國際信息商會議「最佳信息商」白金獎► 了解詳情

更多A+孩子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