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9-08

血型看性格

  血液是一種特殊的神奇液體,能掌控人的生命體機能。至於血型,則是生命體最本質的東西,在人們呱呱墜地的瞬間已被確定,秉承天地精華,傳遞宇宙信息,並且影響人的生命歷程。

 

  人類自古以來,已是「血脈相承」,血型是父母傳給子女,人所共知,從科學角度觀之,血型反映了血液情況,並且關乎整個人體學問,因為它分布在人體細胞、臟腑、體液以及毛髮、指甲、牙齒、骨骼等硬組織內的物質特徵,甚至大腦的神經細胞也有血型。血型可說是表示人體內部血型物質的化學差異,代表人體組織材料的不同性質。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尋求給自己和別人分類的方法。例如,古希臘先哲希波克拉底和亞里斯多德,便曾嘗試根據體液和血液對人格進行分類。社會學家認為,這種想法是希望給自己和別人界定具體的社會文化角色。血型分類是奧地利病理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Karl Landsteiner)在1902年發現,他根據血紅細胞表面的不同物質將人的血液分為A型、B型、O型和AB型4種。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日本人古川竹二,選擇了血型作為性格分類的生理依據,結果成了一種流行日本八十餘年的文化。古川的研究聲稱,一個人的A、B、 O、AB血型對應不同的性格。他的研究用了一些問卷,又對人的行為做了很複雜的記錄,説明各種血型的性格特點。這個理論引發廣泛爭論。

 

  反對者認為古川沒有做實驗對照,缺乏科學的統計分析。可是就在這理論漸趨沉寂之時,本是一個在電台編廣播劇的日本人能見正比古,在1971年出書宣揚其「血液人間學」研究,讓血型性格説死灰復燃,並且滲透日本社會各階層。影響了日本人在婚姻戀愛、招聘面試等方面對血型性格的應用。

 

  血型性格說認為A血型者温柔節约、謙虚為懷、富同情心,但意志薄弱、優柔寡斷﹔B血型者生命力强、好動、感性敏銳,但無恒心、不够慎重﹔O血型者樂觀自我、有自信、有膽量、有理性,但頑固和缺乏協調﹔AB血型者則是雙重人格,經常鬱鬱寡歡和依賴性强。

 

  血型性格說的流行改變了不少人的人生觀,影響其人生決定。南韓一個網站調查顯示,四成南韓女子不願嫁給B型血男子,認為他們不夠體貼。很多日本人也抱怨,血型性格説造成偏見帶來不良後果:夫婦因血型不合而離婚,或老闆對待下屬不公等。

 

  從宏觀上看,血型性格説缺乏科學研究證據,不乏相互矛盾之處,也沒有量化數據,違反統計學法則。從微觀上看,血型物質只是一些抗原,應該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因為性格比血型複雜得多,需要更多別的基因控制。況且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跟環境因素有關。

 

  血型性格説是否純屬迷信,也許見仁見智,反對者斥之為偽科學,帶來偏見和歧視,給社會帶來危險,影響人際關係。但無論如何,用血型性格預測一個人的行為甚至命運,確是很有吸引力的談資,還為人們提供一個外部標準,省得自己判斷複雜的性格問題。但此說始終有其市場,不會輕易式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