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9-15

特首手中的橡皮球與玻璃球

  下屆特首選舉將於明年初舉行,目前已知建制派參與備選的有唐英年及梁振英兩人。至於過去兩任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從民意調查顯示,都不及格,而未來一屆特首,會否帶來突破,要拭目以觀。

 

  關於特首選舉,香港人先要面對一個根本問題:香港需要一個怎樣的特首?不但香港人需要問這個問題,其實中央領導人也同樣要問這個問題,這就形成香港特首有著先天性的矛盾。這種矛盾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於千禧年來港接受中文大學頒發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典禮上的演說提到,無論誰做特首,日子都不會好過,因為北京領導層和香港市民的期望實在相差太遠,特首要橫跨二者之間的鴻溝。

 

  這種矛盾其實是來自《基本法》第四十三條,特首需要同時「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此一獨特的憲制安排,決定了特首的角色必須肩負「上要對中央效忠、下要向港人交待」的雙重政治責任。可是,中港兩套政治運作及基本價值,一向存有重大差異,兩地在政制改革、人權法制等議題上,多年來衝突不斷。特首要有效平衡及整合兩地分歧並非易事。

 

  所謂「平衡」,其實不是一個貼切字眼,筆者喜歡講「均衡」。「平衡」(balance)是一個數學概念,是兩點之間令力量均等的支點。「均衡」(equilibrium)是一個物理概念,也是生態和有機概念,涉及多元因素,以及存在相反方向。若要尋找均衡點,需要極為複雜和高超的技巧。

 

  如今香港需要的特首,正是要找到中港兩地政治分歧的均衡點。其中秘訣,筆者想借用最近接受香港「資訊及財務師協會」的一個訪問,對方問及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之道。我便提出用「均衡」而不說「平衡」,並引述前「可口可樂」總裁Brian Dyson 於一九九六年在美國佐治亞科技學院的一次演講說明均衡之道。

 

  根據Brian Dyson 的說法,人生是同時在抛擲著五個球,一是工作,二是健康,三是家庭,四是朋友,五是精神生命。他說許多人在拋擲這五個球時手忙腳亂,惟恐有任何一個球落地,卻不知這些球的構造性質不同。其實工作球只是一個橡皮球,落地之後球會再彈起,不用那麼害怕。反而其他四個球,例如健康球,或是家庭球,都是玻璃球,落地之後玻璃便粉碎一地。許多人因工作過勞而失去健康,甚至病逝,正是過於重視橡皮球而忽略玻璃球,結果甚麼也沒有了。

 

  將這說法應用於香港特首,雖說他要保持中港之間的均衡,但他對中央的效忠,其實僅是職權上的工作關係,恰如曾蔭權履新特首時所說「要做好這份工」,所以這是一個橡皮球。反而特首手中的其他球,如治安、經濟、醫療、福利、教育、房屋、運輸、言論等等,全是玻璃球,任何一個落地,都後果堪虞。

 

  事實上,特首視效忠中央如橡皮球,中央視特首何嘗不是橡皮球?任何一個人做特首,中央都不會認為不可或缺,做得不好可以撤換。但香港的存在價值,香港的政經穩定,對中央來說反而是玻璃球,這點不可不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