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1-10

趙無極《18-7-62》

趙無極《18-7-62》
油彩 畫布
1962年作
尺寸:54 x 81 cm
估價:300-500萬港元
拍賣價:602萬港元
拍賣機構:香港佳士得
日期:2010年11月28日

 

  1960 年之後,趙無極的繪畫風格進入完全抽象的發展過程。西方抽象繪畫做的是畫布上的形式營構,趙無極則從自然的憧憬與感受中的昇華為抽象語言,拉開了與西方抽象繪畫的距離。趙無極60年代以後的作品反映了從對西方抽象藝術的熱衷,回歸到中國傳統這條主線,而這種回歸又不是一種簡單的回歸,也不是形式上的模仿,是從哲學和美學的高度審視下的回歸。《18-7-62》清晰呈現趙無極創作根源,畫面經營與南宋夏珪《溪山清遠圖》有相似和承續關係。北宋以前畫家常用的「軸」(上下為寬,左右為長),因宋室的南遷,畫家為表現江南江水的流長與雲氣的蔓延,故許多畫家開始以「卷」(上下為長,左右為寬)的方式描繪。《溪山清遠圖》總長超過8米,表現了江南山水因溼氣使雲氣瀰漫於山林間的景象,畫中景物變化甚多,時而山峰突起,時而河流彎曲。夏珪運用仰視、平視和俯視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巒和層層疊疊的巖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為不同的視點在各個獨立的段落裡,產生獨特的空間結構。夏珪善於以一邊(左右或底)構圖,獨特的構圖型式又稱「夏半邊」,改變了五代以來山水畫主山固定模式。而在趙無極的作品中,也有十分相似而又轉化獨特的表現。

 

  《18-7-62》中以沉著的墨黑色作為背景,繼而以灑脫,又像斧劈的白色大筆,從左至右,由右至左,把畫面上下部分一分為二,形成橫向二段式空間分割。筆力勁健、仿書法的墨黑線條,集中在畫面的底部,充滿震懾的氣勢,表現了宇宙自然、生命大氣、時間嬗變的動態。趙無極把書法線條和繪畫揮灑色彩結合在一起,就是他的匠心獨運。借助線條的抽象表現性,讓人聯想到筆的動態、遐思的脈動和畫家平靜與激動的心情回環往覆。油畫色彩特別濃稠激切,以墨黑、金銅、灰白色彩為主調,畫面下方出現的純白色彩,讓整個畫面更添生氣,更具動感。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藝術投資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