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5-17

張洹:消失的氛圍

  馬凌畫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將於5月25至6月30日與佩斯畫廊(The Pace Gallery)攜手合作,呈獻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洹香港首場個人展覽。

 

  本次特展帶來張氏十幅非常矚目之香灰繪畫,以及兩組震撼人心的香灰軍隊雕塑,所有作品均首度在港展出。

 

  張洹是中國最負盛名的行為與意念藝術家之一,1965 年生於河南安陽,在河南大學攻讀繪畫,並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完成碩士學位。但張洹認為行為藝術的表達力更強,因而期後轉型從事行為藝術創作,並往往利用自己的軀體作為表現媒介,造就出帶有自我創傷意味之作品。

 

  本次展覽的作品是張洹於2005 年皈依佛教後展開的一系列香灰繪畫與雕塑創作。身體作為內在靈性與外在世界,或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繫,是張洹作品不時展現的概念,而此概念乃源於佛教主義以及其他亞洲地區的宗教信仰。

 

  張洹選取香灰作為創作媒材,因為香灰跟佛教的宗教儀式關係密切。他在上海市內多家廟宇搜集香灰。對張洹而言,香灰擁有一種神聖力量,能夠在他的繪畫作品上體現。

 

《上海新郎》2008 年作
香灰、亞麻布,150 x 110 cm

 

  香灰繪畫的意念源自 1940 年代中國建國之初、以及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後期《解放軍畫報》與《中國畫報》等雜誌內的黑白圖片。通過香灰這種會令人想起中國悠久傳統習俗與文化的媒材,張洹喚起了中國的過去。張洹就是要透過這種激進的手法、創新的媒材,復興並超越過去。猶如其行為藝術一樣,張洹的創作動機就是要去解放。

 

《三頭六臂》2008 年作
銅,800x 1800 x 1000 cm
Bruce Damonte 攝


  今次展覽另一個特色,是在香港著名的文化旅遊購物地標「1881」展出張洹大型雕塑《三頭六臂》。與此同時,張洹將於5月24日親臨「1881」,為《三頭六臂》此大型雕塑舉行揭幕儀式。

 
  張洹回國後不久,在市集中發現一些佛像碎片,因而受啟發並創作一系列大型銅像,《三頭六臂》正是其中之一。張洹被摧毀的佛像深深打動,於是開始就這些具象徵意義的佛像手印作基礎,創作出大型銅手。接下來,他將神像巨大的腿、腳、手與頭結合,創造出更大型的作品,希望從中彌補它們曾歷經之苦難及被褻瀆的神明。

 

  《三頭六臂》是同系列雕塑中最大型的一件,體積為 800 x 1,800 x 1,000 公分,重十五噸。

 

  雕塑以中國傳說人物哪吒與西藏佛像為藍本。「三頭」當中有兩頭由人頭代替,其中一個更是藝術家本人的肖像。如同他的行為藝術作品一樣,張洹將自己放於舞台中央,強調通過體驗而取得自由解放之重要性。

 

  《三頭六臂》巡迴展覽於 2010 年 5 月在美國三藩市展開,在當地展出九個月,好評如潮。

 


張洹:消失的氛圍
日期:2011年5月25至6月30日
地點及時間: 香港馬凌畫廊-上午11時至下午7時(周二至周六)
                  「1881」-上午10時至下午10 時(每天)
查詢: 2810 0317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藝術投資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