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6-10

興建機場跑道 鞏固香港優勢

  香港雖是一個彈丸之地,但一直以來都擔當著連接中西方交流的橋梁角色。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香港已經成爲亞洲區內重要的航空運輸中心,亦是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之一。然而隨著内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少國內的機場以及航綫已經與國際接軌,國際綫路不斷增加;加上本港機場的處理容量已經逐漸「見頂」,若再不尋求突破,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將會在區内的激烈競爭中被取替。

 

  早於二○○六年,政府當時已經提出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以跟上日益增加的航空需求,但可惜都只聞樓梯響,一直懸而未決。直至上周機場管理局才推出《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2030規劃大綱》),提出興建第三跑道的方案,諮詢公衆三個月。

 

  大綱指出,本港機場的客貨運量及航機升降量在去年均刷新紀錄,客運量突破五千萬人次,已接近上限。如若維持現時兩條跑道的設置,跑道容量將於二○一九年至二○二二年間飽和。 爲此,在規劃大綱中,機管局提出了兩個擴充方案。一是維持現有雙跑道的配置,斥資四百多億元提升跑道與硬件,另一方案則填海六百五十公頃興建第三條跑道,工程費用高達一千三百多億元。雖然雙跑道方案的造價少逾九百億,但只能應付至二○二○年的用量,工程需時至少數年。換言之,提升跑道的工程落成不出數年,機場容量已再次飽和,屆時才規劃新跑道已經太遲。

 

  一旦香港機場達到飽和狀態,不少航空公司和旅客,都會選用香港鄰近的機場,而不少鄰近香港的機場在現階段亦正進行擴展計劃。若香港機場落後於人,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航運、物流業,更影響香港的長遠經濟競爭力,在粵港澳三地合作,打造優質生活圈的大趨勢之中,失去領先和主導的地位。

 

  然而,近年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逢大型基建,逢粵港融合必反的心態,以環保、保育為名阻撓基建的進行。一旦工程拖延,製造的成本大增,時機錯失,最終利益受損的仍是香港市民本身,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的例子均是前車之鋻。在機場第三條跑道這個方案諮詢期間,相信亦會有不少不同的關注聲音,政府必須要汲取經驗,做足準備,仔細諮詢,提防環保議題再被有心人利用,令工程去到「臨門一腳」的時候被「阻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議會內外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