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1-27

車位貴過樓

  聊天經常會被問起,來港生活這些年,「衣食住行」四件普通家常事,哪個最難應付?筆者不假思索地回答:「住」。雖然港元匯價一跌再跌,物價一漲再漲,「衣、食、行」雖不算輕而易舉,尚算可以遊刃有餘,但「住」的問題——無論是自置還是租用——都讓不少人頭疼。

 

  香港樓價高處未算高,以癲價成交的新聞不斷挑戰大家的認知極限,市場價格也早已將歷史最高點「九七價」遠遠甩在身後。新一屆政府上台後,誓要打壓樓市,給樓市降溫,推出的政策包括增加非本地居民、公司和短期炒家印花稅(BSD及SSD),通過增加交易成本的方法限制炒樓。實事求是的說,上述「辣招」出台至今,的確令房地產市場沉寂了許多,成交顯著減少,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卻是,樓市成交雖減少,但樓價卻沒有顯著下跌,依然在高位徘徊,部分優質單位價格甚至繼續看漲。

 

  這樣的情況,急壞了一眾寄希望於政策會使樓價下跌的準買家。這些準買家,不少是準備拉埋天窗的年輕人。按內地的說法,這個群體叫「剛需族」,即這個群體對房屋有著「剛性需求」,比如年輕小倆口要結婚,買樓便是實際需要,不買不行。周圍的朋友中不乏「剛需族」,有一對港漂夫婦感歎自己非常幸運於辣招前上了車,免了15%的附加費。也有一對準夫妻本寄望新政策可讓樓價回復合理水準,讓他們能在婚前「上車」,但等了又等,眼看新政策效用漸趨平淡,奈何樓價大穩小動,思前想後,唯有租樓結婚,把置業夢放一邊。

 

  政府的政策,沒能成功控制樓價,還讓原本囤積於住宅市場的熱錢,流向了別處,其中,投資停車位因涉及資金少,買賣靈活,受規管少,成為熱錢一個新的去處。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樓價貴,可以理解,畢竟人要有瓦遮頭,要有一張睡覺的床,一個安全的窩,但人住的地方竟然比不上車住的地方貴,簡直是不可思議。

 

  上周CNN報導,位於香港灣仔新銀集團中心一個128平方英尺(約合12平方米)的停車位,竟然被炒到了64萬美元天價(約合500萬港幣,或者400萬人民幣)!而這塊天價停車位,並無任何過人之處, 只是「一片簡樸的混凝土地面」,並且還「遭黑色的油污染色。」如果真的要說這塊停車位貴在何處,無非是它處於香港的中心商業區,而另一賣點據說是離電梯口僅二十步之遙,可直達樓上辦公室。還是應了那句地產界的選樓三大黃金法則「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政府控制樓價的政策,卻間接導致車位市場大漲,這樣一來,本來只是買樓一族怨聲載道,現在有車一族也叫苦不迭。如今過百萬的車位隨處可見,不少港島區的停車位價格甚至足以在新界區買一個兩房單位。而新界區的車位,也突破百萬大觀!筆者住將軍澳,屋企樓下的地產代理最近也轉移了注意力,主力賣車位。櫥窗上貼的,不乏賣車位廣告。過逾百萬的車位真的是一個好投資嗎?長遠看,市況一旦逆轉或者經濟形勢出現不明朗,相信大家節衣縮食也還是要像電影《歲月神偷》裏的羅父「保住個頂」一樣保住自己那間屋,而到時,汽車就變成彈性較大,可以捨棄的奢侈品。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車位供過於求,一定比樓價出現更大的波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