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1-08

香港會流行「土豪」嗎?

  最近自封「中國首善」的慈善家陳光標,高調宣佈要收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這份相當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報刊。雖然人們對陳光標的各種出位言行早已習以為常,比如陳光標曾用一輛大卡車運來16噸百元人民幣鈔票,在南京臨時搭建數米高、三座「錢牆」和一個「錢桌」的「演播室」,宣傳經濟普查。但陳光標欲收購《紐約時報》的消息,還是引起廣泛的爭議,支持者多如牛毛,反對聲也不在少數,但大家一致認為,這又是一個中國土豪的作秀遊戲。

 

  「土豪」原指在鄉里憑藉財勢橫行霸道的壞人,土豪的名聲不好,特別是與50年代土改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有關。那時的土豪,為富不仁、盤剝貧苦農民、破壞革命,是被打擊的對象。


   過了60年,「土豪」回歸了。這個詞在2013年成為年度熱詞之一,還誕生了「土豪我們做朋友」這句名言,讓一個本來為憑藉金錢橫行霸道、剝削農民的地主惡霸,轉身變作財大氣粗、愛炫耀、品味俗,且稍帶喜感的形象,甚至連金色版iPhone 5S也被人冠名為「土豪金」。


  可以說,這年頭誰身邊可能都有幾個土豪;就算沒有,也一定聽過土豪擲90萬元搶金、花億元嫁女、背著金條買車的事蹟。總之錢財不問出處,錢多人傻,捨得花,便可躋身土豪行列。

 

  於是有人在飯桌上講了一個笑話。

 

  一個青年很富有,但他不快樂,便來找禪師指點指點。「甚麼是富有?」禪師反問他,青年說:「我銀行卡裏有8位數,市區有3套房。」禪師慢慢伸出手。 青年頓悟了:大師是讓我懂得感恩與回報嗎? 「不,土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兜裏沒錢,做不成土豪,便退而求其次,要和土豪做朋友,連禪師都動了凡心,把持不住伸出手。有這種拜金心理支撐,也難怪內地的土豪崛起,多的可以撐起半邊天。


  在香港人眼裏,估計內地同胞大多符合土豪特徵,特別是買起港九豪宅、在店舖裏搶金掃名牌包的。甚至連深圳師奶們,也豪氣大手入貨日常生活用品,細想也有那麼一點土豪氣質。雖說大家不齒土豪們的沒素養,大聲喧譁,亂吐痰,但沒人不想被土豪的鈔票照顧照顧。

 

  有人問:「難到香港就沒有土豪嗎?」

 

  我說:「不會。據我觀察,香港人愈有錢愈低調,土豪的作風流行不起來的。」

 

  內地土豪一籮筐,而環顧身邊的香港人,有錢人雖多,但那是富豪,不是土豪。擁有百億身家的富豪們,更是腳踏實地,回饋社會,如剛逝世的邵逸夫(六叔),投身慈善教育事業,讓「逸夫樓」遍佈全國,內地每一個大學生,都在逸夫樓裏溫過書、上過課,他稱得上「大慈善家」美譽。富裕的中產一族,也忙於投資炒股,或尋找用錢搵錢的大小生意;而沒錢的平民百姓、居家師奶,更是將精明消費觀念發揮到淋漓盡致,「慳家」不僅不是個貶義詞,還通過兩餸一湯的晚飯一代代傳下去,比「土豪」式消費更見長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