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1-22

背書包上香港的學堂

  每個周末我都會來往於深圳與香港之間。每逢周一早上過關,都會看見過境學童長長的隊伍,最小的孩子們看起來只有三歲左右,由幼兒園的老師帶隊,手拉著手通過海關檢查。

 

  表姐在一所國際小學任教,班裏有名學生,爸媽在深圳工作,剛上一年級,便成了過境學童。每天早上7點出發,搭車、通關、再搭車,8點半才能趕到學校。我見過這個小男孩。他安靜獨立,從來都是自己拖著像行李箱一樣的書包,走在媽媽旁邊。下午放學後,他會在教室裏看書、寫作業,等待5點鐘過後媽媽來接他回家。

 

  過境學童的父母大多是香港人,在深圳工作,為了方便,便把家也遷了過來;還有一小部分過境學童的父母都是深圳人。近年經常有香港小學校長來深圳考察,並邀請學校的老師去香港學校參觀,希望他們可以幫助宣傳,並介紹生源。如今,香港新生兒出生率降低,學校生源不足,許多學校更面臨殺校的危險,便把紛紛把視線伸向具有潛力的深圳。

 

  小學如此,大學又何嘗不是。

 

  內地高中畢業生報考香港高校熱度不減,很多尖子生都選擇來香港讀書。從2004年開始,香港開放研究生教育市場,熱門的研究生課程名額旋即被內地生佔滿。以我所就讀的課程為例,班裏60幾名同學,香港學生2名、外籍學生5名;餘下50多名學生,全部來自內地。恍惚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來到香港,就讀當地的大學。據說,今年此課程又擴招了,其他學校亦是如此。

 

  對內地教育現狀的擔憂,讓更多學子選擇來香港讀書。那,香港的學生都到哪裏去了?曾和香港本地學生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認為,香港人講求實際,除非是真的喜歡讀書、想要鑽研學問,才會選擇繼續深造。否則,本科畢業,甚至中學畢業之後,便會出來工作。而工作之餘,若想充電,便會讀兼讀的研究生課程。還有一種情況,便是留洋深造去了。所以香港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課程,幾乎被內地生填滿。

 

  這種實際選擇的背後,也有高就業率的支持。過去香港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1—2%左右,去年的金融海嘯,失業率曾急升到5.4%。而內地,官方的失業率一直維持在9%左右。大學畢業即失業,無法成人、無法步入社會的學子,便選擇繼續讀書深造,讓自己多兩年的喘息時間,也暫緩社會的就業壓力。

 

  選擇香港,不僅是選擇開明的教育,與國際接軌的環境,當然還有寬鬆的就業環境。如今香港各高校研究生課程的招生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隨後還有各高校的本科招生計劃……如果香港能開放中學教育資源,是否會有更多的人選擇背起書包上香港的學堂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