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3-02

米埔追蹤候鳥之旅

  翻開每一本介紹香港的旅遊書籍,無不把香港形容成「購物聖地」、「免稅天堂」,零售服務業的確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之一,看看遊客在尖沙咀名店外大排長龍,大包小包提著購物袋,好似要將整條廣東道買起,就明白這些旅遊書籍所言非虛。

 

  不想與遊客們擠在一起,每逢周末,筆者便與一班朋友聚在一起,絞盡腦汁發掘香港好玩又特別的地方,漸漸竟發現香港的另一種自然美。

 

  香港面積不大,若想遠離石屎森林,去到郊外透透氣,不用一個小時,非常方便,特別是香港有豐富的地貌環境和多樣的動植物,如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早已名聲在外,而位於新界西北部的米埔,則是名副其實的候鳥天堂。

 

  米埔濕地與深圳只有一海之隔,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邊境禁區,前往需提前申辦許可證,為令鳥兒較少受到人類滋擾,每日只有300個名額。若不想自己勞煩申請手續,也可以報名參加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定期舉辦的觀鳥導賞團,每年春秋兩季,是最佳觀鳥季節。

 

  上周末,筆者便與友人一起前往米埔,來一次追蹤候鳥之旅。

 

  不說不知,香港土地面積雖只有全國千分之一,但候鳥種類卻高達380種,將近全國候鳥種類的三分之一。原來香港位於全球一條著名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點,每逢秋冬季節,西伯利亞及中國北方的候鳥便會飛至米埔過冬,或繼續飛往東南亞及澳洲。米埔沼澤周圍的濕地及后海灣,亦可為鳥類提供十分豐富的食物供給。 候鳥每次遷徙,需要2-3個月時間。若鳥兒也如人類搭飛機一樣,你估牠們會儲到幾多飛行哩數?

 

  隨著導賞員一路行進,左手邊是有50年代風情的傳統式基圍養殖水塘(為保育環境,現已棄用),而順著右手邊望出去,已是深圳現代感十足的建築及豪宅樓盤。

 

香港最長、也是最危險的一條浮橋,以空汽油桶搭建,浮在泥灘上。步行全程大概15分鐘,兩邊是紅樹林區。

進入觀鳥屋的曲折小路

  

  進入禁區,走過浮橋,穿過紅樹林,我們一行人躲在泥灘邊黑漆漆的觀鳥小木屋裏,屏住呼吸,便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望出去,一大群正在覓食的反嘴鳥,黑嘴鷗、大白鷺、野鴨,更有瀕危品種黑臉琵鷺,看它們捕捉泥土中的小魚小蝦,那憨態可掬的樣子非常可愛。


 

泥灘上最常見的反嘴鷗,嘴巴向上翹起,喜歡成群結隊覓食。海對面便是深圳崛起的現代化建築群。

 

  開始漲潮了,不過一分鐘,鳥群也隨潮汐一起,突然間就涌到了觀鳥屋前面。當一大群鳥一起展翅高飛,霎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引得眾人不停按動快門。

 

筆者非專業觀鳥人士,亦非攝影發燒友。但見到群鳥起飛情景,只有不停按動快門,但效果嘛…

 

  除了觀鳥,沿途的紅樹林,蘆葦叢、魚塘、基圍、潮間帶泥灘、及淡水池塘也會令你見識到香港可愛的另一面。

 

米埔蘆葦叢

 站在樹枝上密密麻麻的,是鸕鷀,是保護區內常見的景象。水塘裏的鴨子,從西伯利亞飛過來,需3個月,5200公里

 

  深圳也有紅樹林,但濱海大道通車後,候鳥數量便愈來愈少。現在,每年約有5.8萬只候鳥在米埔過冬,但要知道,這並非必然,若果濕地保育不佳,便無足夠食物及環境,吸引這些鳥兒。保護好這一片香港的後花園,令到米埔候鳥數量逐年增加,這比尖沙咀暴增的遊客數量,更能體現香港的優勢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