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6-01

讓樓價飛?讓利率飛?

  昨日看報,港島區的藍籌屋苑太古城的樓價創出了1997金融風暴後的歷史新高,每平方呎價達14700港元,直迫傳統豪宅區的樓價,是否很貴,真是見仁見智。現時本港的市區新樓盤的平均呎價在15000至20000港元之間,幾乎所有位處於香港島和九龍市區的新樓盤都稱為豪宅,在山頂的洋房更是天價,前法國領事的房子便剛以5.8億港元易手,每平方呎地價約52700港元。如果大家以這些豪宅的水平去衡量太古城的樓價,答案可能是一點都不貴。


  可是太古城的樓齡已超過30年,除了交通和購物方便外,本身屋苑沒有任何康樂設施,難以跟新樓盤比較。買樓是很個人的決定,當中牽涉個人的感受和其他非貨幣化的因素,難以有客觀的標準。因此,客觀的考量便只好以樓價來比較,買房子作投資用途的首要及唯一條件是地點,跟著要考慮的其實也是地點。我記得對上一次當太古城樓價跟半山干德道的二手樓價平手的時候,大概是1994年,3年後便是亞洲金融風暴。


  這次跟上次不一樣。這次湧入香港的熱錢較上次更多,其中內地的資產佔了一個大比數,在這次升浪中,傳統豪宅區的樓價早已升破1997年的高點,升幅很誇張。我有一位朋友,去年年初買入西貢區一幢3層高村屋的其中一層,面積700平方呎,買入價200萬港元,現時的樓價聞說已達400萬港元。

 

  這次跟上次相同的是,幾乎所有人都不敢看淡樓價,大部分人相信樓價可進一步上升,因為內地有錢人太多。有錢還是沒錢,在金融市場內可能只是一種感覺而已。買樓的人覺得市場內有很多資金,相反,銀行界人士則認為市場內的資金愈來愈少。

 

  最近很多同事來找我,說客戶投訴存款的利率太低,威脅要把存款轉到別家銀行去,如果要留住這些存款,我們的存款利率要上調至有競爭力的水平。這個現象自年初以來日益明顯,資金成本不斷上升,很多借貸的利率包括樓宇按揭、商業貸款和私人貸款皆跟著上調。理論上當資金成本上升,則會遏抑投資的需求,因為機會成本不一樣,但目前的樓價沒有計入上述風險。

 

  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港元的貨幣政策以美國聯儲局為依歸,但香港也可以自行加息,不用每次都跟著美國行動。香港目前的困境是樓價沒有反映利率風險,要麼是樓價繼續升,讓資產泡沫自行引爆。要麼是市場利率開始上升,讓市場洩洩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