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4-27

父母希望子女做任何事皆十全十美

「阿女,你要教妹妹嘛!」我見侄女「雞手鴨腳」的把牛油和糖攪拌時,叫女兒幫幫手。

 


我爸爸生日,每一年都在外面吃飯。今年我建議由我們三姊弟每家人負責弄兩個菜,帶到姐姐家,一起吃。

 


我們叫女兒弄蛋糕,她便和侄女一起在爺爺生日當天弄兩個生日蛋糕,一人做一個。侄女是第一次學做蛋糕,自然甚麼也不懂,我見狀便叫女兒幫手。

 


女兒用手撥弄了幾下,叫堂妹繼續。她自己便做她的一個,她把麵粉倒進已攪勻的牛油和糖內,麵粉有些灑到上。

 


「小心!」我說。

 


「你不用這麼緊張啦!」她邊說邊用手把灑在上的麵粉撥在一起,放回盛器內。然後她叫侄女自己去量200g麵粉,再倒進已攪勻的牛油和糖內……由始至終她沒有幫侄女做任何工序。她先說,間中示範一下……

 


我見到桌上亂成一團,地上又……我並不詫異,這是正常不過的事。孩子要玩,便要讓他們玩得盡興,所以女兒在沙灘上玩沙也好,在家裡畫畫也好,我都會說:「愈污糟愈開心」。

 


玩嘛!

 


但當她做的是件「正經」事時,我的感覺卻不一樣。即如這次她要做一個生日蛋糕給爺爺,又怎可以……

 


我一時想不開,才叫她「小心」。她那不經意的答話「你不用這麽緊張啦」,卻令我有所啟發。

 


我沒有說甚麼,返回書房,短短幾分鐘,我上了一堂很重要的課。

 


我們做人做事都太緊張了,像她們整蛋糕,我是不懂的。但我還是會先入為主的希望她們把蛋糕做得十全十美,把一切都弄得乾乾淨淨;女兒要用心教曉侄女。當這些已有的概念和眼睛望到的景像不同時,我們的本能便通知我們:這是錯誤的;卻不知道,這只是一個假象。

 


女兒和侄女一起做生日蛋糕送給爺爺。這在我眼中是件很正經的「事」,所以我在腦海裡面便「期望」一切都是力求完美丶乾淨丶用心……

 

但在女兒心中,她對完美丶乾淨和用心的標準可能跟我不一樣;而且女孩子做蛋糕,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她可能並不認為能否攪勻牛油和糖有甚麼大不了,亦毫不介意麵粉灑了落地有何不妥……總之把蛋糕做好便是了。

 


我坐在書房內,想女兒教侄女的方法……

 


女兒教侄女的方法是每人一套工具,她做甚麼,侄女便跟做,她沒有長篇累贅的說甚麼理論方法,只教侄女用手去做。她在示範了幾次攪拌牛油和糖的方法後,便讓侄女自己去做,也不理會侄女花了多少力氣去攪勻它。

 

我想她的一套是她在學校 (女兒讀英國制的國際學改) 學回來的,learning by doing,在活動過程中學習。這一套方法的特點是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必然犯錯,而且會犯數次甚至是十次的錯,但他們正是在這些不斷的犯錯過程中去學習,從中找出做對的關鍵,從而達致成功。

 


但我所學的一套則是不准犯錯。每次默書,錯一個字扣5分,錯一個逗點扣1分,我們追求是100分,錯了兩個字便得90分,於是考試考到98分也不是最捧。

 


女兒學的一套是享受過程培養勝利者;我們學的一套卻是追求結果製造失敗者!

 


所以我要學習的是:放手讓她們去做,蛋糕好吃,為她們鼓掌;不好吃,鼓勵她們下次做得更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怪獸父母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