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7-22

失敗中補救

  印象中人生第一次感到壓力,就是喇沙小一入學面試。面試的內容已經沒有印象,只記得當時非常緊張,連神父叫我分辨左右手也弄錯,錯失入讀該小學的機會。

 

  中學文憑試合併了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不少人認為考試為學生帶來沉重的壓力,把學生前途全押在一個考試上;以前分開兩個公開考試,又被投訴太多考試,令學生壓力爆煲。或許那些躲在象牙塔裏的人,沒有在社會的生死搏鬥中求存過,才胡亂制定教育政策,令僱主埋怨畢業生不能承受壓力。兒時面試的經驗,教我面對重要的時刻,學習穩定自己的情緒。

 

  有人安慰考生說,即使考試失敗亦總有其他出路,但我想告知現實的殘酷:考試失敗,將令自己未來的路比成績好的人更難行。不要以名人靠努力而非學歷的奮鬥故事來勉勵年輕人,因為很多不靠學歷的成功人士本身已經考入大學,只是他們選擇不去完成那些名牌大學課程而已。

 

  年輕人在二十歲前的學業失敗,證明了你不適合這個教育制度;補救就要將勤補拙。考試失意,成功機會減半;三十歲前必需要付出比其他人多三倍的努力,不然,你下半生仍是失敗。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維基解碼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