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9-11

罷課和走堂

  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中學生、大學生「罷課」,擔心罷課所帶來的影響。其實,大家是擔心學生的學習,還是擔心學生會喚醒大家已死的心?我本以為政府或建制派對於中學生罷課的憂慮是多餘的,但後來才發現,原來真的有很多中學生非常關心這件事,正積極籌備9‧22罷課。我認為罷課是多餘,因為我是「已死」的成年人;他們不死心,因為他們是擁有希望的年輕人。

 

  中學的時候我沒有這類經歷,但大學時卻經常罷課(也可以說是「走堂」)。大學一年級,我忙於籌組學生會活動,事前我曾計算過,即使物理科不及格仍能升班,所以在應考物理科時,只花了十分鐘草草完成試卷便趕到學生會的會議。大學首兩年,我大部分時間都留在范克廉樓,即學生會辦事處及各學會聚集的地方。後來,我們過千位同學連續幾天在百萬大道集會,抗議當年政府強迫中大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把醫學院改為五年制,我們甚至在中大校徽掛上黑紗,意味中大的教育理念被當時的港英政府抹殺。我們改變不了港英政府的強權,卻做了我們應做的事。

 

  若要我衡量,上十天的數學課、物理課,或是參加十天的學生活動,對我今天的成長更有幫助的話,從功利、實際的角度來看,答案必然是後者。因為學生活動對我的組織能力、對事物的批判能力及邏輯思考,都帶來很實際的訓練,讓我能分辨忠奸對錯。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維基解碼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