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5-06

廣告兩面睇

  近日,法國巴黎地鐵的一則廣告頗具爭議。話說該廣告的主題是逃票問題,設計以一名身穿西裝的男子配上標語,並指如果遇到查票時可以說:「我不明白,我是中國人。」當地華人對此感到不高興,指廣告帶有歧視意味;亦有人認為廣告屬於無惡意的幽默,不必太認真看待。

 

  公司成立20多年來,我最關心的是廣告推廣,由度蹺、故事設計、拍攝到後期製作,每個細節我都會貼身跟進。當年的殺價超人,相信仍有不少人記得,因為它的形象鮮明,配上「CTI…殺價!」更加如虎添翼。

 

  當年在創作這個廣告時,我和廣告公司的創作團隊一起填詞,也有人擔心這個手法會否太cheap。結果,就是這種cheap的感覺為公司建立了往後十多年平價IDD的形象,亦為公司後來在光纖網絡的發展奠下基礎。

 

  廣告的創作最普遍的出發點是,在執行上要具創意,才能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把信息傳遞,但創意和破格演繹,中間的界線難以清楚釐定,做電訊的最後幾年,人老了膽也變小,不敢再冒進,廣告亦變得缺乏新意。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維基解碼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