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2-08

日本渲染中國火控雷達鎖定日艦

  日本政府2月5號下午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理由是1月19號和30號中國海軍艦隻在東海的公海海域用火控雷達照射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船。日本防衛省上午在5日晚間也緊急召開記者會,將中國軍艦用火控雷達照射日方護衛艦和武裝直升機一事形容成特別異常事例,認為當時稍有錯誤就「可能陷入非常危險的局面」。而日本的媒體更是大肆渲染此事,稱「中國軍艦是在戰爭邊緣行走」,「可能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一般在甚麼情況下會使用火控雷達呢?在海上兩艘艦艇相遇,離對方離很近時,才有可能使用火控雷達照射。使用火控雷達照射就是表示對對方提出警告,希望它不要再向我方艦艇靠近。

 

用火控雷達照射有可能致擦槍走火

 

  在歷史上也有過類似這種用火控雷達照射的案例。

 

  1989年8月份,在中國就發生了一次。前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伏龍芝」號和現代級的「謹慎」號兩艘艦艇,從太平洋艦隊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海南下進入中國東海後,我們的133艦對它們進行了監視。在監視的過程中雙方艦艇一度靠得比較近,133艦對它們進行識別。然後對方為了表示無害通過,把它們前主炮給朝天升起了,表示不想進入我國領海,沒有敵意。

 

  還有1988年7月3日,伊朗航空655號班機空難事件也是一個例子。當時兩伊戰爭還沒結束,美國的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在7月3日上午與幾艘伊朗炮艇交火時闖進伊朗水域,發現空中有一架飛機直飛向「文森斯」號,艦長威廉•羅傑斯三世懷疑是F14,就對對方進行監視、警告,警告無效後發射了兩枚地對空導彈,把飛機給炸了。炸了後才知道原來是一架民航客機,死了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

 

  所以使用了這個火控雷達照射就類似於闖黃燈,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並不一定發生,這要取決於雙方保持的克制度。

 

  在艦艇上使用火控雷達鎖定對方目標,對方就很難逃脫了,如果保持鎮定則沒甚麼;如果對方作出反擊,那麼就會擦槍走火。

 

被火控雷達鎖定的目標基本難逃一死

 

  我們知道,用雷達作為偵察手段是很常用的,像一艘驅逐艦護衛艦上的雷達就有將近20種。今天我們就重點來講講甚麼是火控雷達。

 

  火控雷達包含雷達掃描和火力控制兩個系統,作用距離較近(通常15~50km),功能是提升飛彈命中率,被火控雷達鎖定的目標基本難逃一死。有別一般雷達,它能持續跟蹤快速移動的目標,特別是軍艦和戰機等;在鎖定目標並進行電腦分析後,只待下達指令,飛彈就能非常精準地打擊目標。

 

中國軍艦照射日本艦艇應保持常態性

 

  我們看一下這次中國艦艇走的路線,是從青島出發,走宮古海峽進南海,走的都是公海。按照國際法,艦艇在公海是可以航行自由的。在以往,日本艦艇也經常跟我們的艦挨著,只不過日本沒有炒作,它一是表示威懾,再一個就是探測並收集記錄我們的電磁頻譜。這對我們來講太不安全了,要除掉這種潛在危險,要麼中國不出去;要出去的話就要做好防禦的準備。用火控雷達鎖定日戰艦也是我們自衛的一種方式,應是必備動作。我們要走向「深藍」是肯定的,而且這樣的動作以後也要經常進行。

 

  你不能「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吧,只允許你們的船挨船收集我們的情報,對我們形成威脅,而不許我們有反應嗎?而這次日本媒體大肆渲染中國使用火控雷達,有惡人先告狀的意味。

 

  大家都是在公海,你憑甚麼也老跑到我們艦艇周圍來騷擾呢?所以我覺得,我們以後都要做好用火控雷達鎖定對方艦艇的準備,讓它成為一個常態性的東西,則不是成為新聞。

 

中日雙方有必要就海上規避進行會談

 

  對於這件事情不但日本媒體大肆炒作,而且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6日參加參議院全體會議的時候也作出了如此表示,他就認為中方這麼做是很可能引發不測事態的一種危險行為,是單方面的挑釁行為,他覺得是非常令其遺憾的。

 

  遺憾?那怎麼樣才不遺憾呢?比方說,下次日本的艦艇在公海航行,我們也出動幾艘艦艇在你艦艇前頭來回蛇形機動,在你兩側不斷地對進行探測照相,你會感覺怎麼樣?

 

  我覺得,中國和日本之間為了防止擦槍走火或者一些不測事件,雙方有必要就海上規避進行會談。比方說,就目標識別,雙方的語音通信,雙方的電子信號識別等技術層面制定一個協議,防止擦槍走火。但是這一切並不影響我們作為主權國家我們採取任何措施,採取甚麼措施則視情而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張召忠博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大國崛起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