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6-07-27

50歲後只買有息收的股票

  上次提到,我老公一些50後(50歲以上)的同學,有個別仍然鍾情股票投資,甚至所有資產都集中股票。結果,金融海嘯後,他們的身家縮水一大截。這幾年的股市雖然也有升,但上升的時間很短,如果不能準確捕捉,實在很難賺錢!

 

  正如我在上日的文章中提到,用我的分類,50歲的年紀,已經踏入人生的第二個15年,這個階段已經不是搏殺期,即是不應該再冒太大風險去投資,而是應該持盈保泰,盡量保住自己50歲前賺回來的財富。

 

  我老公已經是50後,但我還未到,所以,我和老公有個共識,就是我們二人仍然會買一些增長股,目的是希望盡快累積我們心目中的股票市值,而在我們現有的股票當中,由我負責累積和管理一批可以用來退休後收息的股票。

 

  姊妹們,之所以由我來負責累積收息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可能和不少姊妹們的心態一樣,買了的股票很多時都不想放,賺了的想再賺,蝕了的更捨不得沽。因此,由我來負責這部分的管理就最好不過,因為這些股票買了之後,大部分都會是長綫持有。

 

  至於我老公,他比我更勤力做「功課」,所以,由他來負責管理一個增長組合就最好不過,但最重要的是,因為我自己還有幾年也要「入伍」,所以,這部分的比重不會太高,大約只佔我們股票市值的兩成左右。

 

  而且,這個增長組合也以大藍籌為主,我可以告訴大家,當中最主要的持股就是騰訊(00700)和友邦(01299)。而且,我們在金融海嘯後已經沽掉所有沒有派息的股票,即是我老公的增長組合,也是有息派的公司(雖然息率不高)。

 

  我們已經有計劃,到了我也「入伍」之後,我們也會逐步減持增長股,換入更高息的股票,以部署將來退休。

 

  回應我上星期文章標題所問的問題:「50歲之後還應該冒險投資嗎?」我的看法是,我們應該投資,目的是為了抗通脹,但所謂的投資,如果大家真的喜歡股票,也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比重,最多不應該超過總資產的三成(我的三合一退休方案中,三成就是高息股),而且,當中絕大部分都應該是有息收,而且是相對高息的股票。不派息的股票,不應該再沾手了!

 

  我也明白,有時候,大家可能仍會心癢癢,想買一些增長潛力較高的股票,我認為,這部分投資,就好像我們吃零食一樣,只應該佔一個很低的百分比,主要用來考眼光,或當作一種刺激罷了。

 

  最主要記住一點,妳的高息股票組合才是妳的主糧,其他的,只可以視為「零食」!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女子愛財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