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8-30

大灣區正處於胎教期

  粤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於8月29日在香港舉行。出席論壇的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何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論壇還吸引約800名業界人士參與。

 

  是次論壇由中國銀行(香港)等機構支持,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四清認為,支持大灣區建設需重視民生、堅持創新驅動及合作共贏。論壇還舉行專題討論,多名與會專家共同探討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及金融服務便利化等議題。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大灣區是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金融實力不容忽視,有效整合區內金融資源,對推動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將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猶記得2017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第一次寫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灣區列入2018年重點工作。2018年全國兩會上,大灣區建設被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為推動大灣區規劃,國務院於2018年成立高層統籌決策和實施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首次有香港特首和澳門特首參與中央高層架構的工作。

 

  2018年8月15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標誌著該領導小組正式運作。這次的粤港澳大灣區金融高峰論壇,可說是回應該次會議,讓大灣區的規劃進一步落實,若以大灣區是新生嬰兒作比喻,如今的大灣區規劃就好像婦女處於懷孕期。

 

  發展大灣區最棘手的,就是在一國之內,存在兩種制度、3個關稅區、3種貨幣、3套法律制度。全國人大代表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已曾表示,大灣區必須確保一國兩制不動搖、不走樣,不能實行統一關稅和法律。然而,若要大灣區發展得好,難免要在某些領域推行一體化,否則區內人流、物流與資金流就不容易自由流動,資源不能輕易共享,協同效應就難以展現。

 

  總而言之,在推動大灣區發展時,如何降低3種制度構成的政策限制,怎樣簡化香港居民在大灣區開立銀行戶口的手續,以及制定政策可讓跨境資金流動等,都屬千頭萬緒。而且中港兩地不只制度不同,文化上更存有差異。眾所周知,內地法制不太健全,官員擁有過大權力,民營企業家如果與官員關係不夠好,很可能會被官員通過制度差別對待,在商場中失利。究竟香港人能否適應內地的人際關係,在內地制度下謀生,頗成疑問。

 

  再以大灣區處於懷孕期為例,懷孕需要胎教,從母親懷孕開始,就要不斷發揮母愛,需要均衡飲食(意味市民安居樂業),把宿便排除(意味處理好根深蒂固的民生問題)。胎兒又最討厭噪音(意味社會減少爭拗)。較早時(8月28日)特首林鄭月娥在出席行政會議前,提到第23條立法,謂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有不可推卸責任。她重申要審時度勢,在一定條件下才會啟動立法工作。希望她真能「審時度勢」,因為若在大灣區懷孕期間推動第23條立法,胎兒可能會欠缺胎教,營養不良,以至發育不全,先天不足,後患很多。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灣區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