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30/01/2013

拖拖拉拉不是罪

  你是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嗎?你是否對自己這個習慣深感罪惡?你是否曾經努力告別拖拉,卻總是失敗?

 

  「告別拖拉」、「別『拖』壞你的人生」、「克服拖延惡習」、「拖延是成功最大的絆腳石」……諸如此類的陳腔濫調,你一定聽厭了?

 

  這一次,同為拖拉一族的史丹佛大學退休教授約翰.培利,告訴你最實用有最有趣的拖拉宣言:拖拖拉拉不是罪──「我就是拖拉人!」培利說:他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拖拖拉拉。

 

  他在1995年有一陣子沒有照著他自己原定的計劃進度工作,因此開始感到自己快連根腐爛了。但他隨即注意到另一件事:大致說來,別人都認為他已經做了很多事,對他所任職的史丹佛大學及他身處的哲學系領域都有相當貢獻。於是他放下手邊的重要工作,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他發明一個新稱謂,叫做「結構式拖拉人」(structured procrastinator)。它的意思是這種人做事總愛拖延這拖延那的,但他們實際上不是甚麼事都沒做,只不過他們做的是相對不重要的事情而已。他們是藉由暫時不做某些工作,以完成很多其他工作的人,不是無用的人。這種「結構式拖拉」其實是一門將這個壞習慣轉化為做事動力的藝術。他寫了一篇文章,寫完後他的自信立刻提升不少。這篇文章後來成為《拖拖拉拉,人生照樣精采》這本書的第一章。

 

  晉身成功拖拉人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如果正視自己的拖拉本質、順應拖拉做調整,就能變得更有效率、迅速完成更多事情!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拖拖拉拉,人生照樣精采》

作者:約翰.培利

由 臉譜文化出版社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