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1-10

藝術戰國策:畫廊合縱‧拍賣行連橫

  畫廊和拍賣行,本來各自經營著初級與次級市場,在一手與二手作品的營銷之中生存,但時至今日,兩者的功能經已重疊,換句話說,大家本來各自各的吃肉,現在胃口愈來愈大的,自己那份兒不夠吃,就盯上對方口中那塊去了。於是,畫廊跟拍賣行直接競爭,互相搶飯吃。看官以為,他們那邊贏?

 

  比名氣,蘇富比、佳士得在拍賣行之中全球知名,中國的朋友還能數出保利、嘉德、瀚海等等,但畫廊呢?一般人很難數得出;比兵源,蘇富比和佳士得,各自在全球聘用了接近1000名員工,但即使是著名畫廊,不計算簽約的藝術家,工作人員一般就在10個以內;錢就更不用比了,拍賣行純賺佣金,無本生利,畫廊卻要以成本進貨。您說,這仗有得打嗎?

 

  有!當然有,否則拍賣行早就一統藝術市場的天下了。想當年戰國七雄,秦國獨大,為甚麼山東六國還挨得住許多年?就是因為縱橫家蘇秦提出了「合縱」的偉大概念,把弱小的國家聯合起來,屢次堵截了秦國的猛攻。那麼在當下的藝術市場,個體規模細小的畫廊,面對巨人般的拍賣行,又怎樣「合縱」?

 

  博覽會!

 

 

藝術博覽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合縱連橫

 

  一間畫廊號召力有限,那一百間、二百間畫廊合力出擊,聲勢夠浩大了吧?所以,現在畫廊和古董商,愈來愈依靠各大城市舉行的藝術節、博覽會、藝術周等活動,目的就是化零為整,營造一種氣氛,製造一個話題,創造一件盛事,吸引收藏家前來光顧。古人云:分指十彈,不如合掌一擊。很多雅商現在乾脆全年都在找貨,集中在博覽會一併推出,以增強議價力。香港、北京、上海、西安,甚至很多二、二線城市,都在拼這類活動,成效十分顯著。我們香港的Art HK,不是每年都吸引上百萬人次參觀,走上新聞紙嗎?平日的荷里活道,哪兒上如此多人?這就是「旺丁」又「旺財」的效果!

 

  當年「合縱」出現,其天敵亦緊隨其後,那就是張儀的「連橫」!連橫之妙,是在一強眾弱的情況下,利用外交手段,分化眾弱,將己方勢力滲透對方盟陣,來一招空手入白刃,化對方的優勢為己用,然後逐一擊破。面對畫廊之間的合縱攻勢,來勢洶洶的博覽會,各位猜拍賣行如何招架?

 

  對,就是付錢買票!我也摻一腿!

 

  搞博覽會,不就是大家合租一個場館,然後各自擺攤嘛!當年秦王用厚幣賄賂敵國大臣,在現代社會,我也用重金,但不玩黑的玩白的,租幾個攤位,把自己下次拍賣的東西預展一番,總可以嗎?博覽會策展人不傻,大家也是求財(這跟當年六國君主心態很像),您拍賣行大老願意付鈔,那是大家都有面子,怎能推卻?於是畫廊之間的共同張力,拍賣行花一點錢,也享受到了。

 

  更進一步的,就是拍賣行之間也搞「合縱」,相約一起舉行拍賣,譬如香港的佳士得、邦瀚斯和伊斯特秋拍,就總是相約在一起;甚至,拍賣行與博覽會也搞「合縱」,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每年香港會展的古董藝術博覽會,樓下必定是蘇富比拍賣!所以說,合縱與連橫,這遊戲變化無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辭任終院法官撰文指本港法治受干預,政府反駁強調不受政治壓力,你是否支持政府回應?► 立即投票

更多藝術投資秘笈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