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4-06-09

年年25歲 太古廣場吸貴客Mall法

  香港商場遍地開花,要吸引目光,有商場舉辦大型展覽,以迫爆人流取勝,或玩藝術商場等概念,建立形象吸引遊客。

 

 

  金鐘地標太古廣場,是本港首座包含商場、酒店及商廈的綜發展項目,商場一直堅持打造成高級購物場所,店舖出租率達100%,每日人流達12萬人次。年年25歲的秘訣,就是做好品牌工程,推陳出新,吸引高消費客人持續光顧。

 

  3月尾一場黑色暴雨,令九龍塘又一城商場出現水舞間奇景,雨水如瀑布般由商場天花瀉下。又一城曾是太古地產(01972)旗下商場,易手給新加坡豐樹產業3年,就因雨水渠保養不周而出事端。

 

 

  負責管理太古地產商場的零售業務董事郝唐惠莉(Elizabeth),提起這件事時笑而不談,只講如何打理「親生仔」金鐘太古廣場,「我們有指引在下雨時,保安員要檢查去水渠清走樹葉。其實湊一間商場好像照顧屋企個仔,頭暈身㷫就要處理。」

 

走高檔路線營造格調

 

 

  保養和管理商場,都是同一道理。原址是域多利兵房的太古廣場,25年前即1989年開幕以來,廣場面貌就為吸引高消費客人而幾度改變。Elizabeth憶述當時地鐵港島線已通車兩年,但金鐘尚未發展成如今日繁華的的商業區。廣場早期以當時大行其道的百貨公司作賣點,兩大台柱是日資西武和英資連卡佛,更是時裝潮人朝聖地,「香港人有印象會記得我們一開始就是走高檔路線,當年話去金鐘西武Shopping,相等於高檔的消閒活動。」

 

  九十年代後期,過去主宰消費文化的百貨公司,不再是潮流的購物模式。西武店在廣場舖位愈縮愈小,3年前正式結業,另一百貨公司馬莎更早在2005年撤走。

 

 

  Elizabeth指在2000年左右,廣場已因應客人喜好重整商舖組合,減低食肆商戶的比例,騰出部分空間給新進駐的歐美品牌專門店。商場的室內設計亦由此時開始,追求統一和整齊格調。現在行經太古廣場,細心留意會發現每間店舖幾乎清一色採用透明落地玻璃設計,招牌名稱統一是白色。

 

  Elizabeth透露每個商戶進駐太古廣場,均會要求舖位門口的裝潢設計配合商場風格,避免標奇立異,商場才可以維持統一格調。「曾經有美國知名服裝品牌,因櫥窗設計問題放棄租約。」

 

商場酒店相連客源廣

 

 

  廣場滙聚逾130間奢侈品牌專門店,自由行在2004年開放後,吸引不少內地旅客,近幾年商場舖位的出租率都達100%,每日人流多達12萬人次。雖然自由行光環日漸消退,但Elizabeth並不擔心商場的零售銷情會受太大影響。

 

 

  「內地遊客近年消費是多了,但入住廣場樓上酒店的外國遊客,和消費能力高的港人,是我們的主要客人。」她解釋太古廣場在八十年代計劃興建時,設計上早已瞄準有高消費能力的酒店客,廣場和樓上4間五星級或以上的酒店相連,方便酒店客人在商場一條龍消費。「好像太古城中心就想起中產家庭,東涌東薈城就知給內地旅客掃貨,太古廣場的目標就是吸引高消費客人。」

 

  Elizabeth主動提到部分港人覺得太古廣場高級,只供有錢人購物,但她指商場有電影院和連鎖時裝店等大眾化商店,亦不時舉行有趣味的大型展覽。

 

廣場設計不過時

 

 

  太古廣場由曾負責會展、時代廣場等大型項目的著名建築師林和起設計,當時商場採用玻璃屋頂引入天然光,又預留綠化和公共空間,25年後回望設計仍不過時,還符合環保潮流。2007年太古廣場進行為期4年的翻新工程,邀請了上海世博英國館設計師Thomas Heatherwick,和林和起一起主理項目,工程完成後商場仍保留著原有設計特色。

 

每日一蹺

 

創蹺人:太古集團

 

創蹺日期:1989年

 

致勝關鍵:

  ‧百貨公司式微時及早轉型,引入高檔品牌

  ‧全港首個包含商場、酒店及商廈的綜合發展項目

  ‧商場和4間高級酒店為鄰,消費客源不限內地遊客

 

成效:

  ‧每日人流達12萬人次

  ‧店舖出租率達100%

  ‧成金鐘地標

 

  轉載自《iMONEY 智富雜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更多創業兵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