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11-20

是否已判「港股通」死刑?

  滬港通在週一正式出台,內地不少朋友告訴筆者,縱觀過去半年,筆者可能是全國,除了政府、監管機構及交易所之外,獲邀分析評論滬港通最多的香港金融界朋友,也是在數月前,首批在滬港通啓動前,排除樂觀預期,明確表達內地市場將會對「港股通」反應冷淡慢熱的「中環人」。

 

  無可置疑,A股一直以來都是滬港通盛宴下的「頭盤」,不過,我們要吸引的是機構投資者,而不是來自香港市場的散戶,由於A股目前尚未被納入環球各類型主流金融指數,大型及穩定的國際買盤當然尚未及至,樂觀估計,至少半年到一年,各指數及權重基金才會分階段吸納,届時額度勢必用畢,筆者覺得目前根本不需要悲觀,衹是時機尚早。

 

  不過,港股的處境就較爲尷尬,作爲「伴菜」,港股的角色猶如溫度計,作爲A股是否過熱或過冷的指標,若港股估值高於A股,就是國際投資者吸納A股的時候,沽售港股的時候。若港股股指低於A股,就是沽售A股的時候,不過這也不代表是吸納港股的時候,因爲不少國際投資者早已持有港股,作爲分散投資佈局的一部分。

 

  内地投資市場的朋友此時此刻未作南下投資,筆者持有三個觀點:

 

  觀點一、南向額度消耗極少,並非市場需要習慣或「慢熱」的問題,較具規模資金的個人或機構早已持有港股賬戶,且能投資所有板塊,在額度匯率的操作上更爲自主。意味著想入港股的内地投資這早已進場,不必用港股通及其額度。在未來,港股通對機構而言衹是一條消防通道,對其他個人投資者,那得先激活A股市場之後,他們才會考慮南下。最終A股若無法激活,北向資金也難以長期支撐。

 

  觀點二、來自「港股通」的北水遲早亦會大舉南下,不過目前難以掌握時間。始終内地投資者並不熟悉港股、法規及其潛規則,可謂人生路不熟。這對飽歷滄桑的内地投資者而言,心理上的投資禁區尚未解封,需要以「年」作爲單位進行評估。以往内地推出「自由行」刺激香港旅遊業及零售業,其實也是等了兩、三年,內地旅客才慢慢習慣,建立品牌後,才大舉南下香江購物吃喝玩樂。

 

  觀點三、A股環境甚爲複雜微妙,機構大戶自有生存之道,但是能夠生存至現在的散戶絕對不簡單,他們的投資智慧絕對不可以忽略。内地散戶近年集中火力猛攻創業板,部分回報及成績甚至是遠遠超過機構投資者。要内地投資者大舉南下,除非真的是他們投無可投,連創業板也出現爆破,改變整個投資市場的氣氛,才有機會考慮其他的投資工具及渠道,不過這絕非一時兩刻就能發生的情況。

 

  在新的市場氣氛下,早前過分興奮的部分投資者,以及個別過份炒作的投資概念,在短時間内,難免會受到衝擊。這也是兩地投資理念的分別,投資者還是需要保持警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6月限時優惠】 送價值$175維柏健明目藍莓精華36:1►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