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12-18

「投行家」去哪兒?

  大約在2012年7月,一家内地電視台構思一個嶄新的電視節目,叫做《「投行家」去哪兒?》。内地財經媒體,一想到香港,或多或少也會想起筆者。順理成章,電視台希望筆者能擔任特別顧問,壓軸這個計劃。

 

  《「投行家」去哪兒?》,顧名思義,這個節目與甚麽「爸爸去哪兒?」、「媽媽去哪兒?」、「爺爺去哪兒?」等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投行家」並非帶著孩子四處去冒險、無中生有、故作緊張煽情。計劃中的故事要求一位投行家帶著一家企業,闖蕩資本市場,目的地可以是在上海、深圳、香港、倫敦、甚至是紐約。四到五位投行家同步參與。至於節目無聊與否?實在是見仁見智。

 

  筆者聯係了不少朋友,不少投行家同事及同業更馬上主動向筆者報名參加,盛況空前。更有不少企業家同樣希望參與整個配對流程,順便以達一鳴驚人的宣傳效果。不過,劇本忽略了不少現實難題,其中監管機構一般不允許上市申請人直接宣傳他們的上市計劃,如果整個節目全部人物的面孔均打上「馬賽克」,以「甲」、「乙」、「丙」、「丁」相稱,整個節目根本難以進行,就算成事,也會變得無甚看頭。

 

  此外,也有一個問題,無論一個投行家如何出名,他始終不是演藝圈中人,知名度很難跳出財經界,哪怕你風花雪月、把酒當歌、品味人生,大衆市場也難認識你。企業家同樣需要面對這樣的難題,哪怕投行家及企業家如何喜歡好出風頭,這也不代表人家認識他們,人家不認識你,當然就不會收看,這個《「投行家」去哪兒?》節目技術難度甚高!

 

  還有一個技術難題,就是所花的時間,投資市場衹是留意到企業上市集資,一般沒有留意到所花的時間。正如某報名參加《「投行家」去哪兒?》的朋友,他的百億商銀項目,花了兩年半才能去到招股程序,這叫電視台如何等呢?《「投行家」去哪兒?》注定無法成事。

 

  已報名參與的投資者們,還是等等吧!説回現實,年底前新股潮湧現,香港投行界的朋友忙到透不過氣,這幾天,筆者更接過不少業界朋友的電話,其中一位舊同事更有幾家新股連環出擊,排著隊等待上市。

 

  目前市場消化力雖然不太差,但是也絕非很好。由於項目規模龐大,不少友人不斷致電筆者,當中一個原因就是市場難測。本著業界互惠互助的精神,面對請教及要求協助,筆者定必義不容辭,也無償介紹了不少策略性投資者予友人認識,希望能助其渡過難關。至於未來能否結緣?筆者就幫不上忙了,還是要看企業自身的實力與條件,能否吸引與留著投資者。

 

  相對港股,A股近期表現看似則強得多,強到與經濟基本面看似脫節。不過,股市實際上是預先反映明年的政策走勢,儘管短期波動難免,但是估計A股市場來年依然理想。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近日公佈了一份工作報告,內容提到明年經濟增長率將會降至7.1%,而內地房地產投資將繼續放緩,也將抹掉任何因出口改善而帶來的正面刺激。曾有分析指,房產投資增長速度每下降5個百分點,內地經濟增長亦會下調0.6百分點。

 

  面對這種矛盾局面,香港投資者該如何自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市場觀望貨幣政策走向,以及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目前,在內地低通脹的環境下,經濟增長同步放緩,明年內地貨幣政策定比較寬鬆,明年上半年將再有減息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機會。

 

  無可否認,內地經濟運作正進入增長速度轉慢的適應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以及應對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在這“三期”齊下,各種矛盾和問題縱橫交錯地出現。必須以新方式及調結構作為整體目標,推動創新發展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帶動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作為最基本的措施。建立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經濟發展態勢,真正形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常態”。

 

  最後,這種「新常態」對港股長遠發展,也是有利的,届時説不定,《「投行家」去哪兒?》也能順利首播。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