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5-28

互聯互通能增進友誼嗎?

  上週五,筆者接受中央電視台 (CCTV 1)新聞訪問,討論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對內地資本市場的影響。的確,加強資本互聯互通,對兩地市場均有莫大的裨益。昨天,筆者再到香港理工大學進行演講,討論中國與周邊國家進行的基建互聯互通,這就是一帶一路的願景,而亞投行的設立也就是基建背後的金融互聯互通。朋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逾百來賓濟濟一堂,原本60分鐘的討論,變為加倍,反映出大家對政策的關注。

 

  換一個角度去看,我們中國有這麼多的互聯互通,能否建立起友誼?舉個例子,泰國是中國的友邦,當地的鐵路各站,曾經擺設過不少展示中國高鐵技術的告示介紹板。不過,當地官員在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日本新幹線子彈火車才是他們心儀的技術,因此,彼此友誼能否增進?實在有待觀察。

 

  與此同時,世界上另外一個大國,美國同樣在加速美國版本的互聯互通,這也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TPP有一個別號 – Anything but China,也就是一個摒除中國在外的貿易體制。TPP的發展對中國經濟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在某程度上TPP是沖著中國而來,中國也需要積極迎戰。

 

  自中國在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自由貿易區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通過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制度創新,將使得內地服務貿易與產業獲提質增效、產生跨越式發展的倍增機遇。

 

  筆者認為TPP對中國自貿區的發展戰略將會產生一種良性的互動競爭作用,在這場博弈中,中國需要加快在金融業、服務貿易、國企改革等領域的開放與改革,同一時間挑戰將不斷出現。國與國之間如何配合、如何建立互信,若能建立協同效應對區域性的貿易互動將有著刺激的作用。在經濟和貿易領域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和更加包容的體系。

 

  自由貿易區為環球趨勢,無論是TTI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議)、TPP(跨太平洋自貿協定),甚至是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從本質上都是重新為環球自由貿易制訂全新的經濟憲法,當中更涉及自由貿易、投資協定、以及開放服務貿易等等範疇。

 

  無論是「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議」,或是「跨太平洋自貿協議」,新興市場都可能被排除在外,發達國家在未來的環球貿易談判上,將全面進攻性,新興市場的角色完全被動,甚至是中國也會被邊沿化。若上述兩個自由貿易區都排除中國的話,中國將面臨激烈的貿易競爭和糾紛問題,更甚的是艱難程度猶如重新進行世貿談判般,這就是內地近日所談及的「二次入世」危險。

 

  中國在加入世貿後,改革步伐加速,取消了不少行政審批事項和與世貿規則存在衝突的政策。前後處理了6次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專案的改革,合共取消和調整了近2500項的行政審批項目,占原本審批項目總數近七成。不過,政府對「服務貿易領域」與「資本帳戶」依舊存有嚴格的管制,在這情況下,對中國與其他國家就經濟全球化的談判極為不利。

 

  在這情況下,中國經濟必須全面改變模式,長遠而言,不能再依賴外貿。始終目前環球需求顯然疲弱,內地勞動力成本上揚,產業需要升級轉型,外貿已經不能再支撐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了。中國極為需要發展全新的經濟模式,在這過程中,中國不同的自貿區將發揮牽頭的作用。

 

  早前,國務院發佈廣東、天津、福建三地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於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後,2014年12月,國務院決定推廣上海自貿區試點經驗,設立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試驗區,並擴展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範圍,由原先的28.78平方公里擴至120.72平方公里。

 

  TPP對中國是敵還是友?若中國能不斷開拓出新的自貿區模式,成功複製區內的體制、機制與政策發展,再成功套用在其他區域,TPP的出現對中國雖帶來競爭,但是這種競爭關係亦會刺激到中國內部的自身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精選保健品低至63折!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