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7-30

股災下的「國際媒體人」

  在週二清晨,筆者電話響個不停,發現全部都是國際長途來電,而這些朋友全部都是國際媒體人,來自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旗下CNBC、日本放送協會(NHK)、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ABC)、彭博新聞社、還包括今早中央電視台證券頻道,朋友們都是希望約筆者進行獨家專訪,筆者突然成為「國際媒體人」。

 

  內地股市在周初再度大幅下挫,抽動環球投資者神經,不少外地朋友以為股市已經穩下來,突然的急跌讓他們擔憂內地經濟的處境及其影響。國際投資市場更為關心的是,中國經濟若然生變,會對美國、日本、大洋洲經濟帶來甚麼衝擊。

 

  若中國需求減弱,商品價格肯定會受到影響。曲線而言,他們的焦點並非中國經濟,而是對他們自身經濟的影響。故此,外媒將筆者的訪問全部排在新聞頭條部分,導致筆者一些久未見面的美國、日本及澳洲友人,紛紛致電筆者問好。

 

  經歷A股的震盪,內地的經濟大環境會否改變?有歐美學者認爲,內地市場泡沫是全球經濟穩定的最大敵人。而部分「危機派」人士的估計,內地名義GDP增幅其實已經下降至5.8%,僅為以往平均水準的1/3。

 

  此時此刻的股市對國家甚為重要,原因在於內地經濟的其他部分正處於結構性改革及重組,股市的興旺提供了經濟重組所需要的支援,股市的震盪將影響中央政府對經濟「新常態」的部署。

 

  早前有一個非正式統計,在剔除證券業數據後,第二季度中國GDP增長速度衹有6%,反映出實體經濟並無回穩。隨著A股降溫,證券業表現將拖累第三及第四季度的經濟表現。金融服務業增長速度放緩,未來GDP數據實在難以樂觀。

 

  中央政府需要建立安全的投資市場,讓國民安心將儲蓄用於投資。若然股市不安全,政府的政策空間大減,不少改革政策有可能暫緩,首要考慮維持消費和流動性,以保持市場信心。A股是一個散戶市場,隨著股市急跌,國民受災,救市是維持社會穩定必須的手段。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