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9-24

主席訪美的終極意義

  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一眾內地IT界企業家伴隨而行,昨日更火燒旺地,IT界企業家下榻之酒店據稱出現火災,擁有數萬億市值財富的企業家爭相走避,可謂場面壯觀,幸而有驚無險。

 

  在習主席訪美之際,環球經濟看似甚為不穩,內地PMI創下近年新低,而美國的經濟數據亦相當參差。美國最終會否放棄今年加息,為環球資本市場送大禮,回饋國家領導人訪美時中國企業的巨額採購。

 

  其實,美國聯儲局制定貨幣政策目標的標準十分清晰,以就業和物價爲指標。美國的失業率已經下降至5.1%,為金融海嘯後的低位。不過,美國失業率雖然看似下降,但是勞動力參與率亦出現下調。其實,當地勞動力參與率自本世紀初就出現趨勢性下調,從當時的67.3%下降到目前的62.6%,非常明顯,美國勞動力市場已經出現結構性變化。故此,聯儲局在評估就業問題是,必須同步參考其他就業市場指標。參考其他數據,如空缺崗位對應的失業人員比例,空缺崗位招人的平均時間等,基本上已經恢復至金融海嘯前的水準,故此,美國最新的就業條件原則上已達到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水準。

 

  那麽美國物價又如何?表面上美國物價相當穩定,牌面上當地CPI同比只有0.2%,但是當我們觀察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尤其是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目前,整體指數約為0.3%,已經是高於CPI,而剔除相關價格的核心更達至1.2%。未來若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回暖,勞動力成本定必上升,消費情緒亦會改善,將全面進而推高所有通脹指數,距離聯儲局的2%通貨膨脹目標將會是相當接近。故此,美國未來加息以回歸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態度已經再無懸念。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啟程出訪美國,這次外訪頗為特別,早在今年2月,中美雙方就提前7個月對外宣佈訪問,可見雙方極為重視習主席此行。習主席訪美前更為大家打了一劑強心針,表示中國經濟仍然擁有巨大的潛能、迴旋餘地、內在韌性,完全有條件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主席訪美看似亦為中美經濟合作帶來突破。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九月十七日表示,目前中美雙方已在美國西部快線高鐵項目、中美共同開發非洲清潔能源項目以及中美建築節能基金專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參考內地數據,201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5551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達1200多億美元,人員往來近430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參考外交部部長王毅的言論,2022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中美兩國有望成為彼此最大交易夥伴。估計屆時美國對華出口將超過5300億美元,產生超過334萬個工作崗位。根據中美交流基金會估算,到2020年,中國在美投資將達到200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4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無可否認,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BIT)絕對是本次訪問的重點。中美兩國都是國際投資(包括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排名第一第二的國家,兩國在投資領域若達成一致,將會成為全球投資規則的基礎。故此,筆者認為強化商貿關係才是這次主席訪美的最主要原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大校政風波續發酵,蔡若蓮指若大學無法良好管治當局可收回撥款,你認為政府介入會否影響院校自主?► 立即投票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