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08-01

喜居生活

  敢問各路閑人,以「經世濟民」作為創辦宗旨的社區小店,是「勇」、「傻」、「洗黑錢」還是「富二代」? 近乎一樣的問題,前文《一念佛教書店》已提出過,不知怎的,我總是遇上這些事這些人,委實令人懊惱!

 

  懊惱源自羨慕與折佩,別人就是有這股勇氣,不管多困難,盡把心底信念一步一步的建構出來,沒有成功的保證,卻要有失敗的準備。而我,就是缺少了這樣的心理質素,瞻前顧後紙上籌謀,侃侃而談大言不慚,十年又十年,空談過後再空談,結果呢?就是繼續懊惱,怨誰!

 

  年初開業的喜居生活 (Lively Life),以建立社區互動經濟、公平貿易、環保生活、良心消費為己任,進駐九龍石峽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JCCAC)。全力與本地農夫、小店及個體戶合作,寄賣他們生產或加工自製的農產品、飲品、食品、漬物,甚至是衫褲唱片書籍等生活必需品;另有部分進口的綠色產品如稻米、麵條及調味品等,但以環保縮短碳里程為考慮,大多來自東南亞地區,如台灣、菲律賓、柬埔寨,亦有內地產品。

 

中心入口掛上大型海報

 

 

 

店如其名,店內出售的全以起居生活為重心

 

  店內提供的百多款產品之中,來自本地的佔大多數,信念就是新鮮直達,因為自家手製、不是機械生產,要接受供應有限,賣光了便要等,季節過了亦要等。「等」這個狀態對現代人來說最難忍受,為何冬天沒有西瓜吃、中秋過後子薑便絕跡?「不時不吃」的飲食智慧,在地球一切都極速商品化之下早已蕩然無存,只要有市場便有供應,喜居生活希望大家重新思考食物的來源及其與天地、氣候和人類的關係。仿似極深奧的課題,千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早已瞭如指掌,謙卑感恩、尊天重地、珍惜萬物。時間已然無多,認真想想,needs or wants?過度消費耗損的後果是我們承擔不來!我們是唯一有責任推動永續生產模式的一群,不作霸權壟斷、不破壞經濟命脈,不為別的,只為人類不至滅絕。

 

  本著提供生活必需品而非消費品的信念,喜居生活奉行往昔雜貨舖方便街坊街里的經營手法,部分產品以「散裝」出售,價錢跟大包購買相若,省卻過份包裝,也不會因為大量購買,吃不完用不著而浪費。

 

 

  因為環保,店內的陳列架和宣傳紙牌大多是撿破爛回來再用的,其中一個樟木桶,完整無缺,色澤調和,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垃圾堆等待有緣人,你說城市人多富貴!環保不是口號,要身體力行方能真正體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綠路閑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環保生活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