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09-02

人造肉商機爆發 環球飲食新趨勢

 

蓋茨李嘉誠猛人齊投資 人造肉行業錢途無限?

 

  近10年人造肉(或稱替代蛋白質Alterantive protein)成為初創界的新領域,估計現時全球人造肉相關的初創,已超過1,000間。較早「出道」的一批如創於2009年的Beyond Meat及成立於2011年的Impossible Foods,兩間已成為行內龍頭,前者去年更在美國納斯達克(Nasdaq)上巿;後者則進行了多輪融資,估計巿值達40億(美元.下同)。

 

人造肉的出現可能是人類飲食史的大轉折,素食有望成主流。

 

料規模每年增三成

 

  人造肉有望跟真肉競爭。製造及生產人造肉的技術愈見成熟,製品不論在外型、口感、味道及營養更接近真肉。難分真假讓人造肉被消費者接受,背後的環保意識更成為賣點,有行業調研機構Lux Research就預測全球人造肉巿場到2024年將達120億元。而幾間私人銀行如巴克萊、瑞銀及摩根大通預期這行業未來10年,其規模將達將以每年31%的幅度增長,達40至1,400億元。

 

  前景被看好或為推動環保,人造肉這行頭吸引不少投資者進場。自2017年,人造肉這個領域就吸納了5.4億元的資金,投資者中不乏有名的Andreesen Horowitz, Kleiner Perkins, Khosla Ventures、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瑞銀集團、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等,而微軟(Microsoft)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更是人造肉的長期投資者。估計有200個投資基金已入場。

 

蓋茨及李嘉誠均有投資人造肉。

 

  眾多投資機構中,Lever VC是少有專注替代蛋白質行業的創投基金,近月初次募資獲2,300萬元。本刊電郵訪問該基金營運合夥人Nick Cooney(下簡稱Cooney),他表示,Lever VC是第一個完全專注於全球替代蛋白質行業的傳統結構創投基金。他自己是行內專家,來自美國賓夕凡尼亞的他,早在2005年創立減少農場動物受苦的非牟利機構The Humane League,一直推動人造肉,於2016年有份創立「好食品研究所」 (The Good Food Institute),成為行內調研及推動人造肉的機構。

 

投資人造肉三大風險

 

  Lever VC的七成資金來自香港及亞洲家族辦公室。Cooney向表示,其中重要投資者包括香港金融服務公司意博金融(VSFG),旗下子公司為基金的普通合夥人。據知,VSFG創辦人之一諸承譽早已有投資人造肉公司如Beyond Meat、 Impossible Foods及Memphis Meats等。Cooney指基金的投資者:「部份家族辦公室有興趣投資到Lever VC,是因為過去紀錄,包括我們的專業知識及金錢回報;第二,有投資者家族因經營餐飲生意,早已掌握人造肉的興起而投資。」

 

Lever VC營運合夥人Nick Cooney指全球追蹤到逾1200間人造肉公司。

 

  究竟有幾好回報?Cooney指不少人認識已上巿的Beyond Meat,但其實還有很多人造肉公司,他們基金追蹤到全球就有超過1,200間。現時以植物類人造肉初創公司較多,大部份在美國,中國有大約20間,歐洲大約200間,亦有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地的。他指基金動用500萬元投資到一些公司,12個月內增長1.4倍,內部回報率(IRR)達83%。

 

  至於投資人造肉公司的風險,Cooney指跟投資科技類如手機應用程式等公司有所不同,即預期大部份初創會失敗,當中只有一個大贏家,「但研發植物類人造肉(Plant-based meat)公司因不能推出產品而失敗的並不多,反而最多出現情況是,產品銷量不濟,所以投資人造肉公司的風險,多是機會成本,即公司能否快速成長、產品回報有幾高、以及競爭對手的影響。」

 

初創技術百花齊放

 

  Lever VC現時投資10間初創,來自亞洲及歐美。當中不少公司具前瞻及突破技術,Cooney舉例:「我們的投資組合包括,全球第一家通過細胞培養生產牛奶和母乳的公司Turtle Tree Labs、大中華地區第一家培殖人造魚肉的香港初創公司Avant;全球第一家通過發酵生產寵物食用人造肉Bond Pet Foods;世界第一家專注培養豬肉的Mission Barns,世界上第一家利用新穎技術生產混合肉製品的Better Meat Co 。」

 

  Cooney提到最後的一間Better Meat Co,是其基金投資較多的初創公司,他指這間美國初創公司有專利技術,生產獨特的植物製的人造蛋白質,可以混合傳統肉,他們的產品已經在美國及海外共7,000間店舖銷售。

 

內地市場潛力最大

 

  很多傳統食品公司亦加入人造肉研發行列,Cooney指,這些大公司通過自己研發,更多是通過投資或收購加入。例如全球最大的肉類供應商JBS今年已開設人造肉生產線、美國最大肉類公司Tyson去年已推出植物類人造雞肉食品、全球最大食品加工公司Cargill投資到人造肉公司Memphis Meats、加拿大最大的肉類供應商Maple Leaf則收購了Lightlife及Field Roast兩間人造肉初創。港人熟悉的品牌雀巢,已耗資1億元在中國天津設廠生產人造肉。

 

  行內競爭亦趨激烈。Cooney指出每間人造肉公司面對的挑戰,「是如何提升產品質素,行業走得佷快,因為產品不斷提升中,能否佔巿場一席位,視乎產品有多美味。」從技術上而言,如何複製出跟真肉一樣美味的產品,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次是讓更多消費者了解人造肉的好處,而選擇人造肉。

 

  人造肉最大巿場,Cooney指目前兩大銷售最高的地方是美國及中國,類別是植物類的人造肉,他指:「中國人口龐大,對肉類需求不斷增長,而他們對植物類人造肉亦感興趣,中長期而言,中國巿場潛力最大。」他指美國的植物人造肉銷售年增加20%、歐洲是10%,中國則為14%。增長速度非常快。行業調研機構Lux Research預計,到本世紀中,全球蛋白質消耗量有三分一是來自替代蛋白質產品。

 

Source: 《iMONEY智富雜誌》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iMoney 熱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人造肉 #Impossible foods #Omnipork #李嘉誠 #蓋茨 #素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