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4-21

網絡打手

  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衍生了不少工作機會,最直接的當然是網絡工程師、程式員等等職位,但近年就興起了另一個職位--「網絡打手」。


  什麼是網絡打手?簡單一點說,就是一間公司的市場部網絡組員工。有可能是直接受聘於一間公司,又可能是公司外判予公關公司後再招聘網民擔任。筆者亦認識幾位網絡打手,他們主要的職責,就是每日流連各大小討論區,肩負起宣傳大使的職責。而一些科技產品公司,每年的宣傳費用之中,亦會撥出部分給予「打手」,以求得到更多的好名聲。


  每當「僱主」有新產品推出,這些打手可能會預早獲得該產品並可以長期試用。遇到有網民提出一些產品疑問,例如不懂得使用產品,他亦要細心解答;遇到挑釁者,打手亦會據理力爭,以維護「僱主」公司的利益。


  如果所有網絡打手都是以上的人,網絡世界就會是烏托邦。現實的網絡世界中,當然有另外一些網絡打手,甚至稱得上是「黑手」。

  他們的「黑」,來自於對競爭對手的抹黑,令消費者在選購產品之時,先抱下一個懷疑心態。筆者就曾經有以下經歷:


  當時筆者正考慮選購數碼相機,於是到數碼相機網站瀏覽一些用家心得。相機只是推出一兩個星期,但有一位「有心」用家就提交了一份詳盡的使用報告,內容有九成半都是說這部相機的不是 ,並特別放大一些缺點大造文章。 當然筆者不能確認文章的作者真的是網絡打手,但從整體布局來看,雖不中亦不遠矣!最後筆者亦買下這部相機,因為其他大部分的評語皆是正面的。使用後筆者亦可以證實,有關該相機的劣評,確是言過其實。

 
  這些黑手通常會令到討論變成罵戰,最終亦難令真正用家可以透過討論進一步了解產品的特性,再決定是買或是不買。

  黑手可能是競爭對手聘用的「反宣傳機器」,亦有可能本身就是競爭對手的銷售員或員工。黑手存在於各熱門討論區,不只是數碼產品,就連一些服務如討論寬頻公司、流動網絡供應商的討論區之中,亦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黑手、打手。


  黑手和打手的存在,的確令消費者更難在購買產品或服務之前了解真實情況。 筆者始終相信,好的產品是「紙包不住火」,iPhone怎樣被抹黑,還是一樣熱賣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數碼潮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