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10-25

社企的商業模式

  最近和社企多了接觸,發覺很多社企的經營模式都是針對企業的社會責任(CSR)資金作為收入來源。近年企業投放較多資源於CSR,而且以企業為對象,也較有效率,只要能找到幾個大客戶肯做這件事情,就不需要大費周章去找人付帳。

 

  但我擔心這只是社企的弱商業模式,未能走出NGO的框框。沒有市場需求,沒有商業模式的話,就不是真正的社會企業。企業實行社會責任時,也希望對企業帶來實質的幫助,要看市場價值,而不是純粹的做善事。所以一些看來沒有太大前景的項目,例如老人服務,便很難找商業贊助。而且商業贊助也很難維持穩定而持續發展的收入來源,如果贊助商決定不再贊助的話,就很難找其他企業替補,商業機構都不願意步其他人後塵去贊助同樣的活動。

 

  我心目中的社會企業,除了有明確的社會目的外,還要有真正的市場需求,有人或企業願意付錢購買這樣的產品或服務,獲得的價值比付出的金錢高,而生產成本又比價錢低,企業能產生盈利,才有條件持續發展。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廣告有晴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