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5-21

港漂愛情物語

 
  黎小軍告別青梅竹馬的女友,獨自一人從內地來香港討生活。他在一間速食店打工,認為肯捱便有出頭天,肯捱就能賺到錢,就能風風光光的衣錦還鄉,跟女友結婚。打工的日子裏,他遇到同樣來自內地的女孩李翹,她一心賺錢,夢想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可以說為了達成目標,甚麼方法都試過。倆人相識十年間,經歷不少波折,終因一首歌而再續前緣。

 

  有讀者一定察覺到了,這是陳可辛經典電影《甜蜜蜜》的故事橋段。《甜蜜蜜》的背景設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男女主角由黎明和張曼玉扮演。陳可辛擅長講述大時代裏小人物的故事,電影中的黎小軍和李翹,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第一代「港漂」:他們不懂英文,不懂廣東話,也生怕別人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他們為了不同的目的來到香港,所過的生活卻大同小異——每日埋頭苦幹,用汗水換取金錢,再積攢下賺到的一分一毫,等待衣錦還鄉。

 

 

  最近幾年,「漂」這個詞經常出現在人們口中,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已經與其本意有了一定差別。「漂」是漂泊也是飄蕩,指離開家鄉,在外地打拼的一群人。一個「漂」字,恰如其分的形容了這群人仿如無根之木,無水之萍,在生活的大潮中游來蕩去,找不到停靠的港灣。在這個意思之下,北京有了「北漂」,上海有了「海漂」,香港也自然有了「港漂」。
 

  二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港漂們已和當初的黎小軍們不同,特別是近年香港多所大學在內地自主招生,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元的社會環境,甚至豐厚的獎學金,吸引了大批全國各地的尖子生,甚至高考狀元來港求學。由於天資聰穎又受到良好教育,新一代港漂們,不少人畢業後進入社會精英階層,成為了受人羡慕的banker、lawyer,在各行各業揮灑自如之餘,也不再忌諱介紹自己的家鄉,但當年電影裏描述的黎小軍初來乍到時的那份孤獨寂寞,卻似乎未曾改變,甚至有增無減——愛情,仍是港漂一族可望而不可求的稀缺資源。
 

  這樣說來,筆者可謂是幸運兒,早早就遇到了自己的黎小軍,可是放眼身邊,待嫁的姑娘們著實不少。或許和職業選擇、對香港生活適應度及個人規劃有關,筆者發現,港漂一族中女性的數目遠遠超過男性,不少姊妹抱怨,僧多粥少,隨著年齡逐漸增大,除非不介意姊弟戀,否則還真是選擇寥寥。
 

  Rachel是筆者的同學,有一副熱心腸,眼見很多姊妹為愛情苦惱,便效仿內地熱門的電視相親節目,組織了幾場港漂版的「非誠勿擾」,為一眾大齡男女青年謀福利。辦相親活動不難,難就難在找男嘉賓。有的害羞不敢來,有的已是名草有主,為了湊夠男嘉賓人數,活動日期也不得一拖再拖。 好事總是一波三折,男嘉賓終於齊數,女嘉賓卻出了岔子。活動前一晚,Rachel接到一個女孩電話,說生病不能參加。為了節目效果,Rachel惟有親自上陣,站在了台上。沒想到,這一站,竟成就了一段姻緣。

 

  上周末,Rachel和男友拉埋天窗,兩人便是相識於第一場的港漂版「非誠勿擾」上。據說當日新郎哥一上場便對臨時補位的Rachel情有獨鍾,卻緊張的摁錯了心動女生號碼,差點沒牽手成功!今日終於抱得美人歸,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成了港漂圈內的一段佳話。

 

  能在香港找到真愛固然最好,但在香港沒有遇到如意郎君的姐妹,必須要面對「愛情和事業哪個更重要?」的選擇題。最近,陸陸續續有朋友決定放棄香港的高薪厚職,為男友返回內地,她們認為事業固然重要,但家庭更是需要一輩子經營的事業。只是這其中有多少不舍或者多少決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