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10-25

熱錢的威力可持久嗎?

  過去一周內地及香港股市仍然氣勢如洪,其中香港股市各板塊繼續被大幅炒作,而且外來資金有持續流入的情況。愈來愈多人看好後市,市場的情緒和氣氛都很高漲。筆者對恒生指數21,500點的目標已到,下一步的策略應如何走下去呢?

 

  毫無疑問,短期的市況確是資金泛濫。上周五由於港元兌美元匯價升至7.75的強方兌換保證,令香港金融管理局近3年來要第一次出手沽港元買美元,短期資金流入跡象明顯,一些追蹤港股的ETF亦錄得海外資金增加認購。筆者認為有幾個因素導致:

 

  第一,在美國推出QE3後,全球不少資金被迫追逐風險資產,一些追蹤環球股市的基金受追捧,港股作為其中一員自然受惠。再者,美國標普500指數自2010年起跑贏恒指30%,連飽受歐債困擾的德國股市今年也比我們多升8%,在中國內地股市的影響下,恒指一直不是這些基金的寵兒。但如今正值「十八大」當前,市場正好炒作對內地政策的憧憬,相反美股被季度業績拖累,不難理解傾向在現水平提高港股比例。

 

  第二,自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及內地經濟放缓的雙重困擾下,區內基金經常出現現金偏高的情況。因此每當市場氣氛略為改善推高股市後,我們都會看見基金經理於高位追貨的現象。過去數周,港股裏最受資金追捧的是那些與2011年高位相比還相差5成或更多的股票。正是由於基金經理不敢追入之前一直領先大市的板塊,唯有在拼命追落後的二線或三線股。

 

  港股的氣氛確是一時無兩,但筆者卻認為這些推動大市的因素可能並不持久,而且會隨時逆轉。我再三強調寬鬆貨幣政策無論對實體經濟或投資市場的效力將每況愈下。這些被迫在現時走出來投資股市的資金,十居其九都是短線投機,市場稍有風吹草動,熱錢立即鳴金收兵。

 

  至於基金追貨的持續性就更不可靠。他們增持股票並不是基於公司業績和前景有改善,而是單純因為擔心錯過了大市的升浪,令自己的成績表跑輸同業。這種「人有我有」的心態,因而令市場信心亦相當脆弱。

 

  類似的情況曾經在去年初出現過,在經歷約一個月的急升後,市場於2月又出現一輪基金追貨潮,各板塊正如現在一樣借著政策的藉口被輪流炒作,而當時的港匯亦很配合地一直處於近7.75的偏強水平。但當歐債危機又被放大之時,這些「良好」的訊號忽然一掃而空,接下來的情況大家應記憶猶新。

 

  當我們身旁的聲音都突然「轉牛」的時候,大家不妨冷靜思考一下。短線的資金流變幻莫測,筆者維持分段減持股份的看法,大家不要錯過10月餘下的時間。美股已出現強弩之末的勢頭而港股接下來的業績亦不宜太過樂觀,這個並不是單邊大升市。

 

  金價在本周有較明顯的回吐,下滑至1,715美元的水平,我沒有改變看好黃金的想法,大家可利用跟黃金掛鈎的存款產品來增加利息收益或在金價回落至1,680至1,700美元時吸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宣布10項短期控煙措施,你是否支持?「火車頭」問題未有規管,你接唔接受?► 立即投票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