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2-19

超乎想像的行為

  朋友的兒子不但把媽媽心愛的蘭花葉片剪開,還把家中窗簾的繩子剪斷,再縛回一個結。

 

  「你又怎樣分析?」朋友帶點挑戰的意味問我。

 

  「你有沒有看看那繩子的長度?剪斷之前和剪斷之後縛回去後的繩子,哪一個長度較『就手』?」

 

  我的意思是孩子惡作劇總有因由,可以是百無聊賴,玩玩而已,但亦可以是他有一套的見解邏輯,想去「表達」出來。

 

  我這樣問是想了解我契仔的動機,若他認為之前的繩子太長,他便有可能「設法」修補它,修補的方法縱是錯的,但他的動機仍是「善意」的。

 

  跟朋友這樣分析,確實是有點天馬行空。但現實是他的兒子是一等一的天才,他的「所作所為」可以合乎常理,亦可以是超乎想像。

 

  我們在教導這些孩子時,首先是要有耐性,聽他們的解釋,讓他們說出內心的感受才作判斷,判斷以後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也要對他這些「極具非凡創意」的行為給予正面評價。

 

  孩子們的「惡作劇」,我卻演繹為「非凡創意」,是希望從一個較新穎的角度去分析孩子們的偏差行為。

 

  女兒兩、三歲時,曾經用蠟筆在牆上畫了一條線,然後指著牆壁,大聲說:「牆上有條大裂痕啊!」嚇得家傭手忙腳亂。

 

  我想到的問題是:她為甚麼這樣做?這不是惡作劇,是她想表達想像力的方法。

 

  當時我沒有責怪女兒,反而喜歡她的創意,但亦向她解釋這樣做是不適合的。

 

  她又曾經把一些玩具蜘蛛放在我的拖鞋內,當我放工回家穿拖鞋時,嚇了我一跳,而她則站在一旁哈哈大笑。

 

  十年後,她仍會假扮一尊石像、一張沙發,「扮鬼扮馬」的逗我玩,閱讀孩子的偏差行為時,多點善意,加些幽默感和想像力,會有不同效果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怪獸父母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