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3-01

港官雄風不再?

香港公務員(特別是政務官)向來以廉潔及效率高著稱。記得80年代,我出席當時港督麥理浩的歡送晚宴,麥理浩就大贊香港的政務官辦事能力高。的確,政府挑選政務官是千中取一,被選中的就是“精英中的精英”。然而回歸12年以來,這些“天之驕子”似乎光輝不再。如今特區政府表現屢受批評,政務官亦似乎無力駕馭特區的新局面。很多人問我:問題出在哪裡?我在此嘗試稍作探討。


擅於執行 欠缺膽識


毫無疑問,香港公務員的辦事能力相當高。港英政府年代,公務員就成功推行多項重大政策,如十年建屋計劃、收容越南難民、推動民主發展、興建新機場等,可見擅於執行任務是香港公務員的特色。


不過,港英政府高層向來由英國人壟斷,官僚架構的最高層很晚才開始本地化──1993年才有首位華人政務司,1995年才有首位華人財政司。多年來種種重大政策均是由英國人做決定,本地政務官只習慣依照程序執行,因此,欠缺膽色和創新精神就成了香港公務員的弱點。以最近的財政預算案為例,亦是因循於“量入為出”、“一次性派錢”等方向,始終欠缺開山劈石、大刀闊斧整頓特區財政政策的勇氣。


政策研究資源薄弱


跟內地官員及政府部門比較,香港政府的另一缺點是政策研究不足。內地政府部門包括國務院、商務部、財政部等各大部委皆擁有龐大的政策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人才濟濟,負責研究低碳經濟、人民幣國際化等長遠策略。相對下,特區政府的中央政策組,無論在資源和影響力方面,亦跟內地的政策研究中心相去甚遠。


特別是回歸後,香港官員承受的政治壓力有增無減,以致他們往往忙於撲火, 只能專注解決一些急需處理的問題,如大廈倒塌、青少年濫藥等,並無時間為政策的制定作較長遠及深層次的研究及檢討。而且,港官比較抗拒新思維及改革,比起時常強調新產業及創新的內地官員,似乎略遜一籌。


另外,內地政府向來重視官員的持續學習及理論方面的訓練,但凡有潛質升級的官員,幾乎都會獲安排常到黨校學習。這邊廂,雖然香港亦有為官員提供訓練,而港官亦有機會往海外進修,但官員進修的成績與升級並無關係,令海外進修顯得可有可無。獲安排到海外進修的官員,往往並非最精英的人選,港府亦不會硬性規定官員進修。因此,比起內地官員,港官較缺乏經常性學習及進修的機會,學習的安排亦不及內地系統化。港官無時間及動力去思考、學習及研究不同課題,以至政府整體上無法進步,停滯不前。


總括而言,港官欠缺推行創新政策的膽識、政府不重視長遠研究、高官欠缺時間思考及增進知識等,都是導致特區政府表現差強人意的原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鐵娘駕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